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产后狂越

产后狂越

病名。见戴武承《女科指南集》。狂者,狂乱而无一定;越者,乖越礼法,而失常度。指产后精神病。多因产后败血冲心,或素有痰郁,产后失血心火旺盛,火动痰凝心窍所致。若败血冲心,心无所主,症见喜笑,妄行不休,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呼,踰垣上屋,骂詈不避亲疏。治宜活血祛瘀。方用涤瘀散(桃仁灵脂蒲黄木通青皮、归尾、牛膝延胡索,水煎冲朱砂一钱);若火动痰凝心窍,兼见气粗脘闷,两颊通红,作渴引饮,治宜泻火涤痰,方用紫金丹(乌犀尖、大黄胆星杏仁、瓜蒌、元明粉、海浮石、鲜首乌)。

猜你喜欢

  • 白灯笼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鬼灯笼之别名,详该条。

  • 直挺、不灵活。《灵枢·癫狂》:“癫疾始作,先反僵。”《素问·厥论》:“太阳厥逆,僵仆呕血善衄。”

  • 黑脚蕨

    见《广西药用植物图志》。为乌脚枪之别名,详该条。

  • 脂积丸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一方。白丁香二十一个,轻粉、滑石、乳香各半钱,巴豆(烧存性)三十个。为末,煮糊为丸,黍米大,每服一至二丸,柳心七个煎汤送下。治小儿血癖。

  • 鼠尾

    见《中药志》。为荜菝之别名,详该条。

  • 兼证

    兼挟的病证。按感受病邪及其相应的证候分主次,次者为兼。《温热论》:“(温邪)在表初用辛凉轻剂,挟风则加入薄荷、牛蒡之属,挟湿加芦根、滑石之流。”此风和湿均属温热的兼证。又病之主证未除,又出现新的症状,

  • 梁仁甫

    【介绍】:见梁学孟条。

  • 豆豉

    见《本经疏证》。即淡豆豉,详该条。

  • 痧痘口疳

    病证名。指麻疹、痘疮之后,口腔溃烂的证候。见清·程永培《咽喉经验秘传》。清·吴、张氏《喉科秘旨》卷上:“痘余痧后口生疳,烂在牙龈痘毒传,若是见痧生满口,须从心胃二经参。”治宜清泻心胃二经之火。可选用清

  • 嗞煎

    小儿烦躁的表现。《婴童百问》:“嗞煎者,心经有热,精神恍惚,内烦不安,心烦则渴,自然生惊。”治宜清心退热,通利小便。热重者用黄连解毒汤,轻者用导赤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