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五胆膏

五胆膏

①《审视瑶函》卷六方。熊胆汁、鲭鱼胆汁、鲤鱼胆汁、猪胆汁、羊胆汁、蜂蜜等分。共入银铫中,微火熬膏,出火毒,每用少许点眼。治火热赤眼,流泪烂弦,怕热羞明,或痛或痒。②《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卷七十八方。猪胆汁、黄牛胆汁、羊胆汁、鲤鱼胆汁、胡黄连末、青皮末、黄连末、熊胆汁各二钱五分,白蜜二两。将诸药末与蜜并胆汁和匀,入磁瓶内密封,饭甑中蒸,待饭熟为度,每用少许点眼。治目赤肿痛,湿烂内障

猜你喜欢

  • 热泪

    证名。见《银海精微》。多由风热外袭,肝肺火炽,血热瘀滞等;或肝肾阴亏,虚火上炎所致;异物入目亦可引起。目中多泪,泪下有热感,邪实盛者可泪热如汤,常伴有红赤、肿痛、羞明等证。治之当根据证情,分别选用疏风

  • 腰以上肿

    水肿证型之一。《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腰以上肿,由于病邪在表在上,一般用发汗的方法,使潴留于上部的水以汗液的形式排出。《金匮要略》用越婢汤

  • 广绵发背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即两头发。见该条。

  • 阴胜而痛内障

    证名。指眼珠从午后至午夜作痛的证候。《眼科纂要》卷五:“午后痛(自午)至亥(交子)始能停,此须补火回阳,后服柳红丸”。参见目痛条。

  • 药物发泡灸

    灸法之一。又称药物敷贴疗法,药物发泡疗法。指用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处使其发泡的方法。古称天灸。运用本法时,应据病情选用适当药物和掌握敷药时间,发泡后需注意防止感染。临床上关节疼痛,敷贴疼痛部;哮喘

  • 唐容川

    【介绍】:见唐宗海条。

  • 张飞畴

    【介绍】:参见张倬条。

  • 天泽香

    见《本草纲目》。为乳香之别名,详该条。

  • 撅(jué 决)骨

    ①骨名。即尾骨。出《素问·骨空论》。详尾骶骨条。②长强穴别名(见《针灸聚英》)。长强属督脉。位于尾骨尖与肛门联线的中点处。

  • 青盐

    出《本草图经》。即大青盐,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