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三。指先有经闭而后发生肢体肿胀者。病因寒湿伤于冲任,血壅经隧,气机不行,以致经脉不行,经血分而为水,流入四肢。症见先经闭而后出现水肿,治宜调经为主,其肿自消。方用调经散
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的变化。《素问·至真要大论》:“故治病者,必明六化分治。”
十五络脉之一。出《灵枢·经脉》。即足厥阴络脉,见该条。
病名。北方俗称热疮,以疱疹为主者为燎疱。详疮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其疮有脓汁,焮赤痒痛。即疥疮之形大者。详该条。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方。硫黄不拘量。以柳木槌研细,生姜汁调,炊饼,再煮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汤送下。治寒呕,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羽叶三七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清·佚名《眼科易知》。即室女逆经,详该条。
解剖部位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三。即眼弦。详该条。
即下法。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