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菟丝子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人。著《医鉴后传》1卷。
中药炮制法之一。把药物放在火内烧红,或放于耐火容器中间接用火煅,使其质变松脆。如牡蛎、龙骨、瓦楞子,明矾等。
【介绍】:见兰茂条。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于翰林医官院。官阶从九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蛇含之别名,详该条。
病因六淫之一。暑为阳邪,多在夏季致病。《灵枢·岁露论》:“暑则皮肤缓而腠理开。”临床表现高热、口渴、脉洪大、多汗等。因易耗气伤津,故又常出现体倦、心烦、口干等症。暑邪每易夹湿,表现为暑湿证。参见暑湿条
见傅青主女科条。
①(píng)。①指正常脉象。《素问·平人气象论》:“春胃微弦曰平。”《素问·至真要大论》:“论言人迎与寸口相应,若引绳小大齐等,命曰平。”②指气血平和、饱满,阴阳平衡。《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
病名。《古今医统》:“此因脾胃积热,风邪相干,致患眼弦赤烂。”详眼弦赤烂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