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舌色红,有两条纵行灰色干燥苔。见于温热病,为内热炽盛,邪结胃腑之象,证见壮热谵语、循衣摸床、神昏撮空等,急用苦寒泄热攻下(见《伤寒舌鉴》)。
病证名。指小儿流涎,口下肥烂而有黄汁渗出者。《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小儿有涎唾多者,其汁流溢浸渍于颐,生疮黄汁出,浸淫肥烂挟热者,疮汁则多也。”治宜外搽碧玉散。
眼科病证。见广州中医学院《中医眼科学讲义》。即色似胭脂证。详该条。
病名。出《素问·奇病论》。指过食甘肥所致,口中发甜的病证。日久遂成消渴。《圣济总录》卷四十五:“内经曰,有病口甘者,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食入于阴,长气于阳,肥甘之过,令人内热而中满,则阳气盛矣,
即行气法。见该条。
经穴名。代号K127。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阴肾经。位于锁骨下缘,距胸正中线2寸处。布有锁骨上神经的前支,并有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通过。主治咳嗽,气喘,呕吐,不嗜食,胸痛等。斜刺0.3~0.5寸,
【介绍】:见朱栋隆条。
即气阴两虚。详该条。
诈,假诈,诈病即本无病而假装患病。《伤寒论·平脉法》:“设令向壁卧,闻师到,不惊起而盼视,若三言三止,脉之,咽唾者,此诈病也。”
通过直流电治疗机将药物离子导入穴位、经络或病变部位,以发挥药物、穴位、经络综合作用的治疗方法。使用时,先将药液匀洒在药垫上,置于穴位或局部病变皮肤处,辅极放在颈或腰部,然后接好两个电极板,打开治疗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