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入门》卷七方。半夏、栝蒌仁各五两,贝母、桔梗各二两,枳壳一两半,知母一两。为细末,生姜汁煮糊为丸。治湿痰在胃,上干于肺,发为痰嗽,兼胸膈满,或寒热交作,面浮肿。
【介绍】:见王暐条。
气功功法。在特定的坐功、站功、行功的自我锻炼基础上,运内气于食指尖,发放于指外,以食指代金针,点人身之穴道,使通经络,调气血而治疗疾病的功法。其功法分为:①坐功,包括意守丹田、收功;②站功,包括意守食
见《中药材手册》。为地肤子之别名,详该条。
自我推拿方法名。见清·尤乘《寿世青编·十二段动功》,又名摩面擦面、干洗脸。双手擦热,贴在面下部,两手中指分别放在鼻翼两侧迎香穴处,向上推擦,经睛明、攒竹至前额发际处,然后两手分开推擦至额角后而下,经耳
证名。指两手肘关节下至寸口部分的皮肤有发热感觉,即尺热。《灵枢·论疾诊尺》:“尺肤热甚,脉盛躁者,病温也。”《类经·脉色类》:“尺肤热者,其身必热,脉盛躁者,阳邪有余,故当为温病。”参见发热、尺热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生于颧部的一种疔疮。即颧疔,详该条。
病名。①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因瘀血内结少腹而致。症为小腹结痛,硬满有形,甚或大便秘结而黑,小便自利,月经不调等。宜温通逐瘀,用少腹逐瘀汤或桂枝茯苓丸。②见《寿世保元》卷五。指阴囊外伤后形成的血肿。
推拿专著,又名《推拿广意》,3卷,清·熊应雄辑,约刊于1676年。上卷总论推拿之理,及儿科疾病诊断方法,并附推拿手法图说20余幅;中卷分述各种儿科常见病推拿疗法;下卷附方,选录小儿病的内服、外治药方1
指肾经邪热炽盛的病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病苦舌燥咽肿,心烦嗌干,胸胁时痛,喘咳汗出,小腹胀满,腰背强急,体重骨热,小便赤黄,好怒好忘,足下热疼,四肢黑,耳聋,名曰肾实热也。”又:“病苦痹,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