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三增茴香丸

三增茴香丸

《是斋百一选方》卷十五方。又名三层茴香丸。第一料:茴香(舶上者,用海盐半两同炒焦黄,和盐称)、川楝子(炮,去核)、沙参(洗,锉)、木香(洗)各一两。为细末,以水煮米粉稠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或盐汤下,空腹食前日进三服,服后若未愈,可服第二料。第二料加下项药:荜茇一两,槟榔半两。上入前件药,共六味,重五两半,依前法为丸服用,若仍未愈,再服第三料。第三料又加下项药:白茯苓四两(紧小实者,去黑皮),黑附子半两(炮,去皮脐称,或加作一两)。上连前件药,共八味,重十两,依前法为丸服用,加至三十丸,新久大病,不过三料可愈。功能温肾祛寒,疏肝理气。治寒疝脐腹疼痛,睾丸偏大,阴囊肿胀重坠,有妨行步者。

猜你喜欢

  • 岁会

    运气术语。又称岁位。指中运与岁支之气相同,同时又当五方之正位,即土居中央,木居东方,火居南方,金居西方,水居北方,则为岁会年。《素问·六微旨大论》:“木运临卯,火运临午,土运临四季,金运临酉,水运临子

  • 折里十补散

    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即化毒排脓内补十宣散,见该条。

  • 本草纲目易知录

    书名。8卷。清·戴葆元撰。刊于1887年。此书系据《本草纲目》、《本草备要》二书内容予以增删而成。共载药1208种。编例仿《本草纲目》之十六部,各药以大字述其性味功治,小字列举附方,可谓《本草纲目》之

  • 瓦弄子

    见《东北动物药》。即瓦楞子,详该条。

  • 古今医统

    见古今医统大全条。

  • 偏肩

    经穴别名。出《针灸大成》。即肩髃。见该条。

  • 辛寒生津

    清法之一。用辛凉药清胃热,生津液的治法。例如胃阴先虚,胃火炽盛,症见口舌生疮,口中有秽气,口干口渴,干呕,舌苔黄燥,脉大而虚等,用加减玉女煎。

  • 颊车风

    病名。《喉科心法》:“生于上下牙床尽根之中间,或左或右,初起红肿疼痛,结核如豆,甚则牙紧不开,轻则咀嚼不便。由肾胃两经风火而成。”治宜清胃泻火,解毒消肿。可选用五味消毒饮、知柏地黄汤、仙方活命饮、黄连

  • 舌心

    即舌中。详该条。

  • 脚髓孔

    见足髓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