鴈
【源】 见《姓苑》(15,21,63,80)。
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收载;《姓氏词典》亦收,其注云:“系雁姓分族。”
【源】 见《姓苑》(15,21,63,80)。
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收载;《姓氏词典》亦收,其注云:“系雁姓分族。”
读音:Géjǐlè【源】①清满洲八旗姓。凡十二派,出雅兰、绥芬、和通吉、宁古塔、穆湖、黑龙江、那木都鲁、布尔哈、倭济、浑春、库尔喀、托克索等地(23,63,180,260)。②辽宁沈阳、新疆伊犁(43
读音:Wēngjílǎtè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陶宗仪《南村辍耕寻》译作“瓮吉剌歹”,姑兼收以备考。
读音:huì shū【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鲁大夫孟惠叔之后(7,12,15,17,60)。②春秋时卫司寇惠叔兰之后(60,62)。【望】 东海(17)。【人】 惠叔俭,汉时尚书郎(7,12,21)
读音:cháng sāng战国有长桑君。(见《史记·扁鹊传》)
读音:Hègě【源】代北姓(7,9,12,17,27,44)。《周书·段永传》载,天和四年,永率兵北道讲武,卒于贺葛城(27)。贺葛氏当以地名为氏。 【变】后改为葛氏(7,21,27,44,60)。历
读音:jí【源】 黄帝之子得姓者14人,其一为姞。裔孙伯鯈,周封之南燕,常与姬姓通婚(7,9,12,17,60)。【变】 后亦有去女为吉氏者(17,62)。【望】 冯翊(17,418)。【人】 姞临,
读音:kūn【源】 ①源自己姓。夏时诸侯昆吾(故城在今河南濮阳县东)之后(6,7,11,17,60)。②藏族姓。系以家族名为姓(170)。【望】 汝南(17,418)。【布】 台湾台中(64,68,2
读音:Ālǔhún【综】 元时人姓。似系阿儿浑氏之异译。普剌,阿鲁浑氏,元至正中为濬州达鲁花赤(399)。《姓氏词典》引《元史》收载,其注云:“蒙古族姓。元有阿鲁浑·萨理。”(按:阿《姓氏词
读音:yǐ sù hú原为代郡津名,魏赐太原王显为乙速弧氏。(见《魏书·官氏志》)乙速弧氏,代人,随魏南迁。(见《通志·氏族略·代北三字姓》)▲<后魏>,乙速弧佛保,都督。<唐>
读音:jiàng lí与“匠丽”同。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词典》 收载。其注据《姓谱》 云: “即匠丽氏。” 《中文大字典》亦收。其注云:“复姓,与 ‘匠丽’ 同。大戴 《礼·保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