鱄
【源】 春秋时吴国鱄诸之后(11,17,21,62)。鱄诸,春秋时吴勇士,行刺吴王僚(21)。即专姓。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有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鄟 ()”云: “鲁附庸国, 成六年鲁取之, 子孙以国为氏。去邑作 ‘专’; 又作 ‘’。”或以国为氏。 ② 《姓氏考略》 注云: “卫公子之后。”此当以祖辈名字为氏,系出姬姓。
春秋时吴有勇士设诸(按: 设诸, 又作“专诸”,刺杀吴王僚者)。
【源】 春秋时吴国鱄诸之后(11,17,21,62)。鱄诸,春秋时吴勇士,行刺吴王僚(21)。即专姓。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有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鄟 ()”云: “鲁附庸国, 成六年鲁取之, 子孙以国为氏。去邑作 ‘专’; 又作 ‘’。”或以国为氏。 ② 《姓氏考略》 注云: “卫公子之后。”此当以祖辈名字为氏,系出姬姓。
春秋时吴有勇士设诸(按: 设诸, 又作“专诸”,刺杀吴王僚者)。
读音:máo【源】 ①周公之子祭伯,亦称祭公,其后有茆氏,见《路史》(60,62)。②周公之第三子茅伯之后有茆氏,见《姓源》(17)。一说,即茅氏(60,62)。【望】汝宁(17,418)。【布】分布
读音:Hún【源】 吴人姓(12)。见《姓苑》(9)、《姓书》(414)、《纂文》(7,11,15,17)。【望】 河南(17,418)。罕见姓氏。《姓氏词典》 引 《姓解》 收载并注此音。《中文
读音:Chēkūn《中国姓氏大全》收载。其注云: “历史上的罕见姓。《通鉴》作 ‘车焜’,后改为姓车。”(按《姓氏考略》注“车焜”据《魏书·官氏志》云:“‘献帝以疏属车焜氏,改为车氏。’
读音:Kāngsàsǎng【源】 藏族姓。青海果洛地区四大房名之一(249)。
读音:Chìwū【源】 赤乌氏,古国名,在泰山西。赤乌氏之先,出自周宗(即与周同始祖),见《穆天子传》(11,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据《穆天子传》云: “赤乌氏之先
读音:Hǔ《姓氏词典》据《姓解》 收载。其注云: “以地名为姓氏。㙈, 地名。在今山西境内。”
读音:A-lā【综】 ①清满洲八旗阿喇氏亦译作阿拉(180)。阿音E-。 ②彝族姓,云南昆明西山有此姓(375)。
读音:É'ní白族姓氏。白族语“e”,指渔具之网;ní,指“人们”。ení (鹅尼),即使网者。本氏族名(网氏族),或以代姓。或改单姓“何”,盖取“鹅尼”之首音谐其近似音之 “何
读音:Xú徐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源于嬴姓。伯益辅助大禹治水有功,其子若木被封于徐国,后世子孙遂以国为姓。二是徐偃王的后代。徐,古族名,为东夷之一,后建立徐国,子孙以徐为姓。三
读音:Zhālázhīlá【源】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扎剌只剌氏(13)。【变】 ①清《续通志·氏族略》作〔扎拉济兰〕(24)。②《辽金元姓谱》有扎剌只扎氏(33),〔扎剌只扎〕似系扎剌只剌之异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