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
读音:yí
以乡为氏。汉时苦县有颐乡。(见《史记·灌婴传注》)
以乡为氏。汉时苦县有颐乡。(见《史记·灌婴传注》)
读音:Ālètǎnduōtuōěr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列传》库库布哈·阿勒坦多托尔氏。”未详其他。
读音:Zǐliáng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 收载,其注云: “陈桓子生子占书,书生子良坚,坚子以王父字为氏,此则以字为氏,系出妫姓。”
读音:Jiāwēn【源】 明时女真人姓。源自辽时加古氏,金、元时为夹谷氏,至清为觉罗氏(180)。明代女真族姓氏。《朝鲜李朝实录》 有载。此姓金、元时代或译作“夹古”。
读音:yí wú【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晋惠公名夷吾,其后支庶以名为氏(12,15,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姬姓,晋惠公名夷吾。怀公继之,不享其位。其后支庶
读音:Wéi【源】 系自芈姓。春秋时楚公族之后有围氏(8,17,60)。【布】 河北三河(285)、万全(326)、辽宁沈阳、湖北武汉(91)、台湾彰化(68,261)、江西新干(400)等地均有此姓
读音:Gǒu/Goou【源】 见《姓解》(9,63)。本作狗,见《韵会》(63)。
读音:Chìdí【源】 系出隗姓,见《潜夫论》(63)。按:赤狄为古族名,一作赤翟,为春秋时狄人一支,分布于今山西长治北,与晋人杂居。或以族名为氏。
读音:Yǎo/Yeau,Yau【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
读音:wū hù炎帝参卢之后有乌护氏。(见《路史》)北狄七姓之一。
读音:Héjiě《姓氏词典》 引 《唐书》 收载,其注称: “唐有和解热素。” 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