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Lèi

【源】 ①青阳氏(即黄帝)娶干类氏(即嫘祖),生少昊,后有类氏(8,14,21,60)。②夷姓,见《姓苑》(11,21)。【望】 高密(17,418)。【布】 山东长清(317)、沂水(332)、新泰(359)、山西绛县(334)、安徽淮南(362)、台湾台北、云林(68,26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类牢,汉章帝时人(17)。类福,宋时福州宁德尉(12,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黄骅,山东之东平、平邑,山西之太原、朔州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志》亦俱收载。《姓氏考略》注引 《路史》云: “青阳取干类氏,生少昊,后有类氏。”望出高密。

汉代有类牢;宋代有类演,福州宁德尉; 明代有类康,正德中新繁训导;清代有类象升,山东郓城训导。

猜你喜欢

  • 功後

    读音:Gōnghòu/Kunghou【源】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

  • 读音:Jìng/Ching【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集》(62)。《新编千家姓》(73,91)。北京有此姓。亦作净。

  • 瓜勒佳

    读音:Guālèjiā【源】 当系瓜尔佳氏之异译。清驻防吉林、呼伦贝尔、齐齐哈尔等地之满洲八旗均有此姓(260)。【变】 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瓜勒嘉氏(256)。〔瓜勒嘉〕似即瓜勒佳之异译。【人】

  • 努木沁

    读音:Nǔmùqìn【综】 蒙古族姓。内蒙古鄂托克旗有此姓(318)。

  • 巴哩

    读音:Bālī【源】 ①西夏人姓(24)。疑系西夏党项族把利氏之异译。亦作〔把里〕(13)、〔芭里〕(13,57,240) ②清蒙古八旗姓。世居科尔沁(23,63)。清驻防察哈尔正黄旗、吉林正蓝旗、齐

  • 亦不剌

    读音:Yìbùlà《姓氏词典》 引 《补元史》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 “蒙古族姓。元有亦不剌·金; 明有亦不剌·阿尔秃斯。” (按: 疑此为“亦卜剌”之别译。)

  • 读音:yīng【源】 ①系自偃姓。皋陶之裔仲甄封于英(故城在今安徽英山东北),春秋时灭于楚,子孙以国为氏(7,11, 12,17)。②清满洲八旗姓萨克察氏后改为英氏(180)。③锡伯族英图里氏汉姓为

  • 读音:Bǔ/Buu【源】 见《直音》(15,63)。

  • 读音:Jù【源】 春秋时齐大夫食采于剧(故城在今山东寿光东南),因氏焉(6,7,11,17,60)。又,北海郡有剧县,盖其先以县为姓,见《通鉴》(60,62)。【望】 洛阳(17,60,418)。【布

  • 哈剌

    读音:Hàlá【综】 宋、元时蒙古人姓(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