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qīng

【源】 ①相传为黄帝之子青阳氏之后,以号为氏,后有青氏,见《姓源》(7,12,15,17)。 ②春秋时齐太公之裔,齐大夫食采于青丘(故城在今山东广饶北),后以邑为氏,见《姓考》(17,62)和《路史》(60)。 ③汉时数学家青乌子之后,改单姓为青氏(60)。 ④西夏时人姓(60)。 ⑤蒙古族姓。【望】 高阳(17,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青,战国时赵襄子之参乘,豫让之友(11,15)。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河北之景县、黄骅,山西之太原、大同,湖北之武昌、利川,湖南之芷江,四川之长寿、南江、合江,新疆之塔城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即青阳氏之后,亦为青氏。” 此 “以名为氏”。黄帝子少昊号青阳。② 《姓氏考略》 注引 《路史》 云:“齐太公后有青氏。”史称“齐太公” 者有二: 一指姜子牙,齐之始封君; 一指田和,虞舜之裔,妫姓,代姜氏而君齐,故亦称“齐太公”。《姓氏词典》 以为“源于妫姓。战国齐太公后有青氏。” ③ 《姓氏考略》又注: “亦或青乌子之后。” 《神仙传》 有青乌公,为彭祖之徒,青乌子当即其后。④又注: “西夏亦有青氏。”西夏,党项人所建政权,古羌族。故此之青氏,当出自羌族党项人。⑤西南少数民族姓氏,《中文大字典》引 《魏志·注》云: “《西戎传》 曰: 氐人有王,所从来久矣。自汉开益州、置武都郡,排其种人,分窜山谷间, 或在福禄, 或在陇左右。其种非一, 称槃瓠之后。或号青氐,或号白氐,或号蚺氐。此盖虫之类而处中国,人即其服色而名之也。”

宋代有青宜; 明代有青文胜,夔州人,洪武时龙阳典史; 又有青麟,景泰举人; 又有青大、青若水,卫指挥。

猜你喜欢

  • 尸暹

    读音:Shīxiān《姓氏词典》 引 《新唐书》 收载。其注称:“唐有尸暹迷迦。”未详其他。

  • 盆尼末换

    读音:Pénnímòhuàn《姓氏考略》收载。其据贾耽《四夷述》注云:“随(按: 原文如此,误,当作 ‘隋’。)开皇中,大食族中有孤列种,代为酋长。种有二姓:一曰盆尼末换: 二曰奚涤。”

  • 唐穆

    读音:Tángmù【综】 系唐、穆二单姓合成。河南有此姓。

  • 斗于

    读音:dòu yú见《姓苑》。

  • 读音:Yǔ《姓氏词典》引《太平图话姓氏综》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

  • 读音:Yǎng养姓主要源于以下说法。楚有养邑,食邑者后代以封地为姓。养姓早期活动在河南、湖北一带,后以山阳郡(今山东金乡西北)为郡望。养姓历史人物有养由基,春秋时楚国大夫。擅长射箭之术,能在百

  • 读音:gāo【源】 ①与皋通。相传为舜臣咎繇(一作皋繇)之后,见《正字通》、《广韵》(15,21,60,181)。 ②春秋时国名,狄赤别种(80)。或以国为氏。罕见姓氏。《中国古今姓氏词典》、《姓氏词

  • 納塔

    读音:Nàtǎ【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 居尼玛察(23,63,180,260)。源自金时女真人纳坦氏(23)。【变】 清驻防达虎里正黄旗中有纳 搭氏,世居打牲地(259,260),〔纳搭〕似即纳搭

  • 日基

    读音:Rìjī【源】 彝族姓(375)。

  • 普陋茹

    读音:pǔ lòu rú【源】 代北三字姓。其先为靺鞨人(27)。【变】 ①亦作普六茹、〔普陋如〕(27)。②北魏孝文帝时改普陋茹氏为茹氏(7,9,12,27,44)。亦有改为李氏者(27)。历史上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