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
【综】 颛顼帝之师有录图,见《正字通》(62)。上海、四川成都(91)、河南郑州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河北之尚义、山西之太原、甘肃之永登、湖南之益阳、四川之成都、广东之吴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中姓大字典》 引 《正字通》 收载; 《中国姓氏大全》 亦收,其注云: “相传为古帝颛顼的老师录图的后代。” 《姓氏词典》音lǜ,不从。
【综】 颛顼帝之师有录图,见《正字通》(62)。上海、四川成都(91)、河南郑州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河北之尚义、山西之太原、甘肃之永登、湖南之益阳、四川之成都、广东之吴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中姓大字典》 引 《正字通》 收载; 《中国姓氏大全》 亦收,其注云: “相传为古帝颛顼的老师录图的后代。” 《姓氏词典》音lǜ,不从。
读音:dān【音】 又音檀(Tán)(7,11,12,16)。【源】 或源出旦姓(60,62)。【望】 平卢(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但钦,汉时西域都护(11,12,60)。但
读音:Kēěrluódān元代 “色目人” 姓氏。乃元代“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陶宗仪《南村轰耕录》译作“苦鲁丁”。
读音:Chéngqiū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鲁地,春秋时鲁庄公十年败宋师于乘邱,后居其地者以为氏。”一作“乘丘”。
读音:Sīgǔpǔ彝族姓氏。汉意为 “神名族”,以为姓,后或改单姓李、余。见《中国人的姓名·彝族》。
读音:Ākuíní景颇族姓氏。意为 “捕鱼”,此当以业为姓。见 《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
读音:Jípéng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读音:Kùchá【综】 清正黄旗满洲闲散留丹之妻为库察氏(260)。
读音:tú zhù【源】 系自芈姓。春秋时楚公子屠食采于住乡,因氏,见《姓氏英贤传》(6,12,15,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芈姓。《英贤传》: 楚公子屠食采
读音:chí【源】 见《万姓统谱》(15)、《新编千家姓》(73)。【市】 河北安国子楼村(62)、安徽淮南(362)、台湾桃园(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匙广,明时陕西蒲城人,嘉靖中贡士,
读音:Luòmóluòmàn高山族姓氏。高山族之卑南人有此姓。本为房名,或以为氏。卑南人姓名构造系“名+氏”如:基拉维斯·洛摩洛曼——基拉维斯,乃人名;洛摩洛曼,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