訢
【源】 见《姓苑》(7)。訢、欣古时相通,但姓氏分二(91)。【布】 北京、上海(91)、江西宁都(280)等地均有此姓。【人】 訢梵,汉章帝时人,治历数(21,60,62)。张澍考证,汉时无訢梵。东汉时有编訢、李梵,章帝时人,治历数,见《后汉书·律历志》(26,60)。
《中文大字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引《奇姓通》 云: “䜣梵, 汉章帝时人, 治历数。”未详其源。
《汉语大字典》 音xīn,姑兼收以备考。
【源】 见《姓苑》(7)。訢、欣古时相通,但姓氏分二(91)。【布】 北京、上海(91)、江西宁都(280)等地均有此姓。【人】 訢梵,汉章帝时人,治历数(21,60,62)。张澍考证,汉时无訢梵。东汉时有编訢、李梵,章帝时人,治历数,见《后汉书·律历志》(26,60)。
《中文大字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引《奇姓通》 云: “䜣梵, 汉章帝时人, 治历数。”未详其源。
《汉语大字典》 音xīn,姑兼收以备考。
读音:wù【源】 见《姓苑》(15,21,24)及《新编千家姓》(73)。【布】 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人】 悟明极,汉时人,见《印薮》(15,21,24)。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
读音:Máng【源】 ①古有厖国。莒邑有大厖,盖其墟也(故城在今山东莒县境),后因氏,见《国名纪》(17)。②尨降,一作厖降,为高辛氏(即帝喾,高阳氏)之子,八恺之一,其后以字为氏(7,60,62)。
读音:bào zǔ代北复姓。(见《魏书·官氏志》)
读音:Hóng/Horng,Hung【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
读音:Wúnjìn【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
读音:Dòumén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据《路史》 云: “舜后有斗门氏。”又据《世本》注云: “陈斗父之后。楚大夫有斗门阳。”陈为舜后胡公满之后,故此当系出妫姓。
读音:Fùsuǒtè【综】 清镶蓝旗蒙古马甲令春保之妻为傅索忒氏(260)。
读音:hān【源】 春秋时吴国大夫胥犴之后(60,62)。【变】 一作〔豻〕(17,60)。【望】 睢阳(17,60,418)。【人】 犴反,汉时睢阳人,见《汉书·梁孝王传》(7,11,15)。罕见姓
读音:lèi hān元朔中,睢阳人,类犴反省。(见《史记·梁孝王世家》)
读音:xī【源】 ①伏羲氏之后有羲氏(7,8,21)。②羲和为尧时掌天地之官,子孙氏焉(6,12,62)。又,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传重黎之后,羲氏、和氏,世掌天地四时之官。重即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