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Jīng

荆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出自芈姓。西周初年,楚国先君熊绎被封在荆山(今湖北西部),国号为荆,直到春秋初才改为楚国。楚文王以前的荆君有庶出子孙以国号为姓,是为荆姓。二是出自改姓。秦国楚姓避秦庄襄王嬴子楚之讳,改姓为原国名荆。

荆姓发源于湖北,后迁徙至广东、广西、贵州地区。望族居于广陵郡。如今荆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南等地为多。

荆姓历史人物有荆轲,战国刺客。被燕太子丹尊为上卿,派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太子丹在易水岸边为他饯行,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他带着秦国逃亡将军樊於期的头和夹有匕首的燕国督亢地区地图,作为进献秦王的礼物。献图时,图穷而匕首见,刺秦王不中,荆轲被杀。荆浩,五代时后梁画家。擅长画山水,常摹写山中古松。所作云中山顶,雄伟磅礴,自称兼吴道子用笔和项容用墨之长。山水画中全景构图和水晕墨章的表现技法正是由他所开创,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又工佛像,曾在汴京双林院画过壁画。

荆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九十九位。


楚国旧号荆,此未号楚之前受氏也。望出广陵。(见《通志·氏族略·以国为号》)

▲<战国卫>荆轲,刺客。<后梁>荆浩,沁水人,画家。<清>荆道乾,临晋人,安徽巡抚。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河北之尚义、黄骅,山东之昌乐、平邑、龙口,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长治,陕西之韩城,湖南之芷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朝鲜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芈姓。楚国旧号荆,此未号楚之前受氏也。” 此以国为氏。② 《姓氏考略》 注云:“又有庆姓改荆者,荆卿是也。” 荆卿,即战国时荆轲,齐人,本庆姓,迁居於卫,称庆卿,后到燕国,称荆卿。望出广陵。

后梁有荆浩; 宋代有荆伯玠,太平兴国登科; 明代有荆茂; 清代有荆道乾,安徽巡抚。

猜你喜欢

  • 钟古

    读音:zhōng gǔ钟古,为桀之内史,后因以为氏。(见《风俗通》)

  • 海多熱隆

    读音:Hǎiduōrèlóng珞巴族姓氏。出自博嘎尔部落之海多氏 (族) 分族而为热隆氏 (家),氏氏连排,如海多热隆·大汪。大汪,人名; 海多热隆,氏氏相连——海多,氏族名; 热隆,家族

  • 读音:Fū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景县、福建之邵武、广东之吴川等地有分布。此姓系景县等地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亦不见载於古籍。(按: 芙,当即芙蓉,亦即荷花,似应以花名为氏。)

  • 读音:Sòng/Sung【综】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

  • 答答

    读音:Dádá【综】 元时人姓。拜住,答答氏,元元统二年任南台御史(399)。

  • 三闾

    读音:sān lǘ三闾大夫屈原之后,有三闾氏。(见《风俗通》)楚屈原为三闾大夫,因氏焉。(见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按:三闾,原为战国时官名,职掌楚王族昭、屈、景三氏。《尚书·大传》又云:八家为邻

  • 有㜪

    读音:Yǒushēn《姓氏词典》收载并注此音,其注引《姓觿》云:“以国名为姓氏。《帝系》作 ‘有辛’,禹母之宗国。有㜪即有莘。”

  • 關伊哩

    读音:Guānyīli【综】 清镶黄旗蒙古前锋双贵之妻为关伊哩氏(260)。

  • 读音:Lìn【综】 源出不详。北京(91)、四川郫县(62)、成都(91)、陕西城固(383)、台湾屏东、高雄(68、26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北京,四川之成都、郫县等地有分布。郫县等

  • 蒙鄂索

    读音:Měngèsuǒ【源】清满洲八旗姓。凡七派,出瓦面河、长白山、浑春、拉发、沾河、讷殷江、瓦尔喀等地(23,63,180,260)。 【变】清驻防吉林镶红旗中有蒙武索氏(259,260),正蓝旗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