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
【综】 源出不详。汉、满等民族均有此姓。北京、湖北武汉(91)、河北隆化(344)、山东新泰(359)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东之鱼台,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大同、阳泉、忻州,湖北之武汉等地有分布。汉族、壮族有此姓。《新编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
【综】 源出不详。汉、满等民族均有此姓。北京、湖北武汉(91)、河北隆化(344)、山东新泰(359)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东之鱼台,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大同、阳泉、忻州,湖北之武汉等地有分布。汉族、壮族有此姓。《新编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Yá【音】 源出不详。安徽淮南(362)、山西绛县(324)、山东沂水(332)、新泰(359)、台湾苗栗(64,68,26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湖北之老河口,河北之黄骅
读音:Càiqiū【综】古有蔡丘枚丧马,见《集韵》(17,62)。枚亦作欣(9,11)。张澍考证,蔡丘欣宜作葵丘欣,而《元和姓纂》又误作蛇丘欣、佘丘欣(26)。现姑录此备考。历史上罕见之复姓。《中国姓
读音:Niǎocáo【源】 夏时鸟曹作甎也,见《中华姓府》(63)。
读音:Cóngbāwǎ【源】 夏里巴人姓。世居西藏聂拉木樟木口岸与定结陈塘区(435)。
读音:Mǎlāsīlāxī'ān高山族姓氏。为台湾高山族之布嫩人姓。本意为 “磨刀霍霍”之意。此以 (战)事为氏。相传布嫩人打败泰雅尔人,有人主张血洗村里的妇婴,遭到布嫩头目反对。头目磨刀
读音:yǐ【源】 ①春秋时楚左史倚相之后,以名为氏,见《姓苑》(7,9,12,17,60)。②古帝倚之后(60)。【望】 楚郡(17,60,418)。【布】 清时陕西西安府(21),今四川安县(322
读音:Xiào【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今大陆有此姓(73,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太原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亦收载; 未详其源。
读音:Qīn【源】 见《姓苑》(9,11,12,17)。乌桓有钦姓(60,62)。乌桓为汉时东胡一部,变名乌丸,散居今河北、山西二省边外,汉末为曹操所破,逐散于嫩江之北(62)。【望】 河间(17,4
读音:Yì/Yih【综】 源出不详。见《中华姓府》(63)。江苏武进有此姓(314)。
读音:Gǎn【源】 见《清稗类钞·姓名类》(30)。现行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有分布。《中国姓氏大全》亦收载,其注云: “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