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Wéimíng【源】 嵬名即拓跋,党项八部之一。以部为氏(54)。西夏元昊废唐所赐赵姓,自号嵬名氏,自诩出于鲜卑帝胄(397)。【变】 亦作〔于弥〕、〔乌密〕、〔嵬
读音:Káěrtājí'ěr赫哲族姓氏。本氏族名,后以为氏。《中国人的姓名·赫哲族》有载,未详其他。
读音:Tāo【源】见《姓谱》(444)。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运城、湖北之利川、广东之吴川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氏词典》 引 《姓谱》亦收,未详其源。
读音:Hūshén【源】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忽神氏(13)。一说,系许兀慎氏之异译(397)。【变】 《续通志·氏族略》作〔库克新〕(24)。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
读音:Huà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雁北地区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按:当以树名为氏,如柳、桑之类。)
读音:jié【源】 ①系自曹姓。春秋时邾公子捷菑之后,见《风俗通》(1,12,60)。②鲜卑族姓,见《通鉴》(242)。【望】 泰山(17,418)。【变】 亦作〔掶〕(9,63)。【布】 北京、四川
读音:Wūzhěēn【综】 鄂温克族姓。世居内蒙古陈巴尔虎旗莫尔格河(192)。鄂温克族姓氏。世居陈巴尔虎旗。《中国人的姓名·鄂温克族》有载,未详其他。
读音:Wǔluó【源】 夏时有武罗国,其后氏焉,见《世本》(6,7,12,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夏时侯国之后”,以国为氏。
读音:Wú'nán《姓氏词典》引 《姓谱》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Gǔhún【源】 吐谷浑归化,改为谷浑氏(21,27,60)。【变】 北魏时改谷浑氏为浑氏,见《孔至杂录》(17,60)及《魏书·官氏志》(27,60,70)。【望】 河西(17,6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