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相
【源】 系自芈姓。楚熊相宜僚之后(12)。一说,楚威王时有熊相季文,为士官,后因氏(6,60,62)。【望】楚郡(17,418)。【人】熊相祁,楚怀王时将军(7,12)。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芈姓。《英贤传》 楚熊相宜僚之后。”此以名氏为氏,系出芈姓。(按: 《姓氏词典》注引 《元和姓纂云:“楚威王时有熊相季文,为士官,后因氏。”然而,宜僚乃春秋楚庄王时人; 季文为战国楚威王时人。二者相距约三百年,当以宜僚为熊相氏之始。)
战国楚怀王时有熊相祁,为将军。
【源】 系自芈姓。楚熊相宜僚之后(12)。一说,楚威王时有熊相季文,为士官,后因氏(6,60,62)。【望】楚郡(17,418)。【人】熊相祁,楚怀王时将军(7,12)。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芈姓。《英贤传》 楚熊相宜僚之后。”此以名氏为氏,系出芈姓。(按: 《姓氏词典》注引 《元和姓纂云:“楚威王时有熊相季文,为士官,后因氏。”然而,宜僚乃春秋楚庄王时人; 季文为战国楚威王时人。二者相距约三百年,当以宜僚为熊相氏之始。)
战国楚怀王时有熊相祁,为将军。
读音:Gélǔ裕固族姓氏。或称“格鲁克”,本指喇嘛教之格鲁派,即黄教,以教派为姓氏。后或改单姓“葛”,盖取“格鲁”之首音谐“葛”而得。见《中国人的姓名·裕固族》。
读音:Téng【源】 系自姬姓。郑公族之后有誊氏(17,62)。【布】 安徽淮南(362)、台湾高雄、台北、台东、屏东(68,261)等地均有此姓。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 《姓氏词典》引
读音:qiè【综】 春秋时齐管仲之妾为妾婧(62)。汉时有妾胥、妾志(15,21,24,60)。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文水县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 《续通志·氏族略》亦收,归“入
读音:Cān【音】 又音餐(Cān)(91)。【源】①系自董姓。古帝颛顼之裔、陆终第二子参胡之后,见《风俗通》(12,60)。一说,祝融之后惠连封于参胡,因氏,见《广韵》(17,80)。②春秋时郑大夫
读音:Hǎěrjí【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哈达(23,63,180,260)。【变】 清镶蓝旗满洲闲散保住之妻为哈尔秦氏,镶蓝旗满洲马甲赵福之妻为哈勒沁氏(260),〔哈尔秦〕、〔哈勒沁〕等似均为哈
读音:zòng平王之子三,长曰精,封于纵,后为纵氏。(见《英贤传》)纵文,萧县人,正统中贡士,任日照县训导。(见《万姓统谱》)
读音:Sāng【综】丧之异体字。台湾台南有此姓(68,261)。
读音:Fēi【源】 ①即蜚氏,嬴姓,见《潜夫论》(60,62)。②相传颛顼之裔,商纣谀臣飞廉之后,见《路史》(9,15,17,21)。③相传为飞龙氏之后,飞龙氏为颛顼臣朱襄氏之后裔,见《姓考》(17)
读音:Gēguā【综】 湘西苗族姓。为湘西五十苗姓之一,汉姓为石(116)。亦作〔仡驩〕,石姓有大小之分,其中大石,苗语呼为驩兜,而驩兜是古代三苗支系之一(136)。
读音:Línhóu【源】 春秋时晋大夫赵稷食采于临邑,其后有临侯氏,当以国为氏(63)。【人】 临侯望博,见《奇姓通》(2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