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烏蘇

烏蘇

读音:Wūsū

【源】 金人姓。辽时女真部落名,以部为氏(23,24)。至清为满洲八旗姓。凡十五派,出瓦尔喀、讷殷、海兰、长白山、安褚拉库、乌喇、苏穆、叶赫哈达、瓦尔喀海兰、西林穆鲁、乌苏、德尔吉色钦、蜚悠城、山海兰瓦尔喀什、吉林乌拉等地(23,63,180,260)。【变】 ①后改为吴、朱等姓(180)。②清驻防伯都讷满洲正黄旗中有吴苏氏(259,260),清镶黄旗满洲马甲柏寿之妻为乌素氏(260),〔吴苏〕、〔乌素〕等似均为乌苏之异译。【人】 乌苏额琳,金时实垒节度使(24)。乌苏穆森,清镶白旗人,世居瓦尔喀,任都统(23)。


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俱予收载。其源不一: ①本辽部名,入金则以为氏,或作“乌孙”,《辽史》、《金史》 皆载。金有乌苏·额琳,实垒节度使。②至清,则融为满族,散处瓦尔喀、讷殷、海兰、乌拉、长白山等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③或为他姓所改。《清通志·氏族略·总论·改氏》 注云: “额尔登布,本姓无考,为穆成额养子,奉特恩命其承袭云骑尉,因改姓乌苏氏。”

清顺治时弘文院大学士祈充格,姓乌苏氏。后或改为单姓吴、朱。“乌苏”本地名,在今吉林伊通县境内,以地为氏。

猜你喜欢

  • 读音:mì【源】 ①系自姞姓。商时密侯国系黄帝之裔,亦称密须(故城在今甘肃灵台西50里),为周文王所灭,以封姬姓。密侯国子孙以国为氏(17,62)。或为密须氏所改(60)。②系自姬姓。密康公之后,国为

  • 读音:Dá【源】 ①见《姓苑》(15,21)。 ②元武帝时臣塔海之后有答氏、荅氏。③系荅(答)禄氏所改(62)。【布】 甘肃、陕西长安县红旗乡荅家屯、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罕见姓氏,《汉语大字典》 收载。

  • 依羅

    读音:Yíluó【源】 西夏人姓(240)。

  • 傲國

    读音:Aòguó【综】 金时女真人姓。不见于《金史·百官志》。李直夫《虎头牌杂剧》有傲国氏,汉姓为周(71)。

  • 读音:qiū【源】 ①系自姜姓。春秋时齐太公封于齐,而都营丘(故城在今山东昌乐东南),其支庶居于营丘者,遂以丘为氏,见《风俗通》(1,7,9,21,60)。②春秋时鲁左丘明之后,见《风俗通》(1,9,

  • 佈爾吉賀特求克

    读音:Bù’ěrjíhètèqiúkè【综】 清镶黄旗蒙古马甲进福之妻为布尔吉贺特求克氏(260)。

  • 读音:Hǎ哈姓为少数民族姓氏,蒙古族和回族中多有此姓,来源无考。哈姓如今主要分布在河北、江苏、湖北、河南等省和西北等地。哈姓历史人物有元代延祜年间郡监哈珊,为政期间勤政为民。他曾率众开辟河道,既方

  • 陳袁

    读音:Chényuán【源】 陈袁氏、咸氏、舀氏、庆氏、夏氏、宗氏、来氏、仪氏、司徒氏、司城氏,皆为妫姓也,见《潜夫论》(5,63)。

  • 读音:Rèn【源】 浙江吴兴郡四姓中有纫氏(60,62)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吕梁地区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 《姓氏考略》 亦收,其注云: “吴兴郡四姓有纫氏。”未详其源。

  • 楚庫爾

    读音:Chǔkùěr清代满族姓氏。刘庆华 《满族姓氏录》 收载。《清通志·氏族略》译作“褚库尔”,本为地名,以地为氏。参见 “库勒”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