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Jìn

晋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名为姓。周武王封其子叔虞于唐地,世称为唐叔虞。位传至燮父时,因唐地有晋水,所以叔虞子就将地名改为晋,并建立晋国。春秋时,韩、赵、魏三家分晋。原晋国公族被废为庶人,子孙遂以原国名为姓,是为晋姓。二是源自春秋时楚国大夫晋陈之后裔。

晋姓人家早期主要在今山西一带发展繁衍,明初,山西晋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河南、陕西、江苏、北京、天津等地。如今晋姓尤以河南为多。

晋姓历史人物有晋冯,东汉京兆人,明帝时为京兆祭酒,博雅有才学,曾被班固推荐给东平王刘苍做幕僚。晋应祖,宋代人,乐善好施。他任知州时,曾每月拿出公帑二十千来资助贫穷的读书人生活。晋骘,宋朝官员,任房州州官时,时逢兵乱,民不聊生,他令军队开荒种田,并将收获的粮食全部分给百姓,同时免除百姓徭役。而且还召集铁、木匠,为百姓改良和修理农具。他还在当地修建学校,大力发展教育。所有举措深得民心,极受当地百姓爱戴。

晋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五十八位。


【源】①系自姬姓。周武王之子叔虞封于唐,其子燮父嗣封改唐为晋(故治在今山西太原),传二十三代于晋静公为魏、韩、赵三卿所灭,子孙遂以国为氏(6,7,9,12,15)。②春秋时楚大夫晋陈之后裔晋鄙为魏国将军。此晋姓在三卿灭晋之前(7)。③清时满洲人姓,世居沈阳(23)。 【望】虢郡、平阳(17,21,60,418)。 【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6%。尤以河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晋姓人口67%。 【人】晋冯,东汉时京兆人,好古乐道,班固荐于东平王苍(15,21,61)。


本唐叔虞之后,以晋为氏。(见《广韵》)

周武王第三子叔虞封唐,唐有晋水,因改为晋,传二十代,子孙以国为姓,魏有晋部。(见《元和姓纂》)

三家灭晋,静公迁为家人,子孙因以为氏。望出虢郡、平阳。(见《姓氏考略》)

晋大夏之墟也,尧之所都平阳,其国曰唐,及叔虞封于唐,其子燮火,嗣封改为晋,以其地有晋水也。(见《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

▲<战国魏>晋鄙,将军。<明>晋爵,长安人,西城兵马司副指挥。

猜你喜欢

  • 枝如

    读音:zhī rú【源】 春秋时楚大夫枝如子躬之后(9,11,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有载,其注“枝” 云: “楚大夫枝如子躬之后,或姓 ‘枝如’。”或按: “……以名为氏

  • 唐兀吾密

    读音:Tángwùwúmì《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中国人名大辞典》 注云: “蒙古族姓。元至元中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卜颜贴木儿,姓此氏。”

  • 金姆

    读音:Jīnmǔ【综】 彝族姓。曲比、倮米、阿尔等家支中均有金姆姓。属曲比家支的亦称〔金姆乌起〕,属倮米家支的亦称〔勒革金姆〕,属阿尔家支的亦称〔金姆阿尔〕。四川普格、布拖、云南宁蒗、丽江等地均有此姓

  • 庫穆圖

    读音:Kùmùtú【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三派,出倭济爱满、那木都鲁、哈特等地(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散处倭济、爱满、那木都鲁等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 读音:Yuán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源。

  • 摩那

    读音:Mónā《姓氏词典》 据《明史》 收载,其注称: “明有摩那驼喃。”未详其源。

  • 拜托里岱

    读音:Bàituōlǐdài元代蒙古族姓氏。为元蒙 “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译作“别贴里歹”。

  • 读音:kuì与蒯同,今临海有此姓。(见《古今姓氏书辨证》)

  • 爾恩

    读音:Ěr’ēn【综】 彝族姓。属巴哈喝指家支,四川布拖、昭觉、普格等地均有此姓(375)。

  • 雅布索庸阿那

    读音:Yǎbùsuǒyōng'ā'nā高山族姓氏。高山族之朱欧人有此姓。雅布索庸,勇士之名,“阿那”用以表人名之后缀。因之以名氏族,遂以为姓。高山族之朱欧人,姓名构造为: 名+氏。如: 白索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