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塞幹
【源】 唐时西突厥十姓之一,属阿失毕部,全称为拔塞干暾沙钵俟斤(428)。以部为姓。
【源】 唐时西突厥十姓之一,属阿失毕部,全称为拔塞干暾沙钵俟斤(428)。以部为姓。
读音:Qiūdūn【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当系丘敦氏因避孔子名讳而改。清以后可能仍有此姓。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后魏献帝弟为邱敦(氏),为十姓(
读音:Lǐbó【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 《中国姓氏大全》 称: “现代罕见复姓。”未详其源。
读音:Hésà'nà历史上突厥族姓氏。一作 “曷萨”。《姓氏考略》有载,其注云: “ 《隋书》: 突厥有曷萨那部; 《唐书》 突厥有曷萨部。盖以部为氏。”
读音:Túkèqí’nàlǎ【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罗和郭尔(23,63)。【变】 ①清驻防杭州蒙古正黄旗中有图克基鼐氏(256),〔图克基鼐〕似即图克齐纳喇之异译。②今内蒙古鄂托克旗有蒙古族姓图格
读音:Jiǎng/Jeang,Jyang【源】 见《姓氏急就篇》(11)。【望】京兆(17,60,418)。【布】江苏武进有此姓(314)。
读音:míng【源】 春秋时楚大夫彭名之后,以名为氏,见《姓考》(9,11,12,17)。【望】 楚郡(17,60,418)。【布】 山西汾阳(278)、浙江余姚(389)、山东新泰(359)、安徽淮
读音:Sìxuán【综】 北魏时改俟玄氏为玄氏(27)。一作〔俟〕(416)。
读音:Hún【源】 ①太昊(即伏羲)之良佐浑沌之后有浑氏、沌氏、屯氏(8,17)。②系自姬姓。春秋时郑穆公之子偃,其孙为游氏。游氏之孙罕为郑大夫,其子宽,又别为浑氏(7,17,60)。③北魏时鲜卑族吐
读音:Tuī【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新编千家姓》(73)。河北大名(62)、北京、四川成都(9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涉县、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
读音:Jīnwú【综】 汉时有广陵人金吾扈,见《汉书》(17,62)。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 引 《姓解》亦收,未详其源。(按:金吾,乃是两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