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wǎn

【音】 亦音鸳(Yuān)(11,17,80)。【源】 ①相传伏羲帝之师有宛华,黄帝时有宛朐,此宛姓之始,见《姓氏寻源》(60,62)。然,一说宛邑为地名,在今山东荷泽西(87)。 ②春秋时魏大夫食采于宛,后因邑为氏(17)。③宛,古国名,与苑同(21),当以国为氏。一说即宛丘为古时陈国之都,在今河南淮阳东南(87)。④春秋时齐、晋、郑等国均有此姓(7,17,60)。⑤春秋时楚之宛姓,系郤氏之别(60)。⑥回(178)、满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下邳、南阳(17,21,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宛春,春秋时楚大夫(17,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景县,辽宁之清原、建平,山西之大同,陕西之韩城,甘肃之徽县,湖北之老河口,福建之清流,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回族、傣族有此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据《姓氏寻源》注其源: ①“伏羲师有宛华,黄帝时有宛朐,此宛姓之始。” ② “楚之宛,郤氏之别也。” ③ “春秋时,齐、楚、晋、郑皆有宛氏。”

春秋时楚有宛春,大夫; 明代有宛嘉祥,嘉靖举人,官知县。

猜你喜欢

  • 柏你

    读音:Bǎinǐ【源】 彝族姓。属尔恩阿尔安初家支(375)。

  • 读音:Gē戈姓。夏禹的后代分封于戈,以国为姓。戈姓早期在河南一带活动。关于戈姓历史人物有这样一联:“一门双进士,两朝四画家。”上联说的是清代戈涛、戈源兄弟,献县人,皆举进士。下联说的是明清两朝

  • 烏護

    读音:wūbù【源】 ①相传炎帝参卢之后有乌护氏,见《路史》(60,62)。②北狄(一作赤狄)七姓之一为乌护氏(17,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并注其源: ①其注引 《路史》

  • 读音:Cán/Tsarn,Tsan【综】 源出不详。或即惭氏。

  • 古孙

    读音:gǔ sūn贾孙氏之后,讹为古孙氏,音亦随变。(见《姓苑》)古孙氏,姬姓,王孙贾之后,亦随音改为古孙氏。(见《通志·氏族略·以族系为氏》)

  • 景格禮

    读音:Jǐnggélǐ满族姓氏。汉意为 (铠甲上钉缀的)“麻菰钉子”,当指此物为姓。见《中国人的姓名·满族》。

  • 查甘他塔爾

    读音:Zhāgāntātǎ’ěr【综】 清时蒙古镶白旗中有查甘他塔尔氏(259)。

  • 墨赫勒

    读音:Mòhèlè【综】 清镶蓝旗汉军马甲张保之妻为墨赫勒氏(260)。

  • 读音:Jù【综】即郰氏(60,62,63)。《左传》有鄹叔纥,即孔子父,鄹人叔梁纥也(9)。或以地为氏。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有载,其注 “郰” 云:“音 ‘邹’。《姓考》: ‘叔梁纥为郰大夫,

  • 达薄干

    读音:dá bó gān高车十二姓,六曰达薄干氏。(见《魏书》)即达步干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