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
【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台湾彰化(68,261)、北京、湖北武汉(91)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运城,湖北之武汉,湖南之冷水江,广东之新会、高要,四川之长寿、通江等地均有分布。《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台湾彰化(68,261)、北京、湖北武汉(91)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运城,湖北之武汉,湖南之冷水江,广东之新会、高要,四川之长寿、通江等地均有分布。《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gē làn唐金徽州部落之姓。(见《唐书》)=55
读音:Wèilāyīěr【综】 鄂伦春族姓。世居黑龙江呼玛尔河流地区,汉姓为魏(190,191)。鄂伦春族姓氏,世居呼玛河流域,本部族名,以名为氏。后或取其首音谐以汉姓“魏”而为单姓。见 《中国人
读音:yì【源】 ①佚为商时侯国,周武王俘佚侯、艾侯小臣四百人,其后以国为氏,见《姓考》(17,60)。②佚,春秋时郑大人采邑,后以地为氏(17)。③周时史佚之后,以名为氏(26,60,62)。【望】
读音:Bǐ【源】 ①商汤时左相仲虺之后(17)。②商时有妚国,后因以为氏(17)。妚同娝,故有娝氏。亦见《直音》(15,21)、《纂文》(6,11)。【望】 河东(17)。【变】 亦作〔妚〕、
读音:Āyí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读音:Chīyóu《姓氏词典》 引王述民 《新编注音千家姓》收载。(按: 当以古人名为姓氏。蚩尤,古代九黎族首领,为黄帝所败,后南迁,其后或以名为氏,遂有蚩氏、蚩尤氏。)
读音:Fùshǔ【源】 舜庶子七人,其后有得封负国(舜迁国于负黍,见《夏世纪》。故城在今河南登封西南),至春秋并入郑国,后有负氏、负黍氏(19,21)。
读音:Hǎnlǔtè【综】 清蒙古镶白旗中有罕噜特氏(259)。
读音:Pāo/Pau【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
读音:Xián《姓氏词典》引 《新元史》 收载,其注称:“元有挦锁赤。”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