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
【源】 相传舜后有圭国,以国为氏,见《姓考》(17,60)。圭,或即古圭戎地,在今甘肃天水西南。【变】 一作邽(17,60)。【望】 陈留(17,418)。【布】 北京有此姓。【人】 春秋时郑穆公之妃曰圭妫(17,60)。
罕见姓氏。《姓氏考略》收载。其注引 《姓考》云: “圭国,舜后。《左传》郑穆公妃曰圭妫是也。”一作邽,因氏。望出陈留。
【源】 相传舜后有圭国,以国为氏,见《姓考》(17,60)。圭,或即古圭戎地,在今甘肃天水西南。【变】 一作邽(17,60)。【望】 陈留(17,418)。【布】 北京有此姓。【人】 春秋时郑穆公之妃曰圭妫(17,60)。
罕见姓氏。《姓氏考略》收载。其注引 《姓考》云: “圭国,舜后。《左传》郑穆公妃曰圭妫是也。”一作邽,因氏。望出陈留。
读音:běi máo【源】 系自子姓,见《世本》(4,7,60)。即北殷氏(4,60)。【变】 亦作〔北髦〕(4,60)。历史上罕见之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世本》 ‘北髦氏,子姓
读音:Dùbá【源】 南北朝时柔然一部落,以部为氏(425)。
读音:jiāng jūn卫灵公子郢,生文子弥牟,为将军氏。(见《世本》)将军氏,卫灵公子昭生郢,郢生文,文生才芳,为将军氏。(见《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
读音:Héwú【源】 战国时齐宣王田辟疆封其弟于毋乡,其后有胡毋氏、胡非氏、何毋氏、威氏、慈毋氏、慈氏(19,21)。
读音:Zhí【源】 系自嬴姓。嬴秦之后有絷氏(17,62)。《姓氏词典》 收载,其注引 《姓觿》 云:“赢秦之后。”此当系出赢姓。
读音:Fùsèliè【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屯昂阿(23,63,180)。【变】 清正红旗满洲马甲八十二之妻为富色里氏(260),〔富色里〕似即富色哷之异译。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屯昂阿地方,乃满八
读音:Kùruògān【综】 代北姓。北魏时改库若干氏为干氏(12,15,27,44,60)。即纥干氏(70)。而作〔库若千〕(27)、〔库若于〕(63),均误。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郑通志·氏
读音:Sàlūtè【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巴林(23,63)。【变】清蒙古镶蓝旗中有萨鲁特氏(259),〔萨鲁特〕似即萨噜特之异译。【人】萨噜特色楞,清蒙古正红旗人,世居巴林,从征耿精忠、吴三桂有功
读音:suǒ【音】 亦音Sù(91)。【源】 见《姓苑》(15,21)。涑水,亦日涑川,又称阳安涧,源出山西绛县委葭谷,当以水为氏(62)。【变】 作洓(76),误。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吕梁地区有分
读音:Mògān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有载,后改为“郃”。(按: 疑此“莫干” 氏,即 “大莫干”之讹。大莫干,或作 “大莫于”,姑兼收以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