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仲
【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鲁桓公之子叔牙为叔孙氏,牙之孙彭生,别为叔仲氏(7,11,12,17,60)。【望】 博平(17,60,418)。【布】 大陆仍有此姓(91)。【人】 叔仲会,春秋时鲁人,孔子弟子(7,21)。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姬姓。鲁公子牙 (或称 ‘公子叔牙’) 之后也。公孙兹生得臣、彭生。得臣为叔孙氏; 彭生为叔仲氏。” 《中国姓氏大全》称: “现代仍有 (此姓)。”此以次 (伯仲叔季) 为氏。
【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鲁桓公之子叔牙为叔孙氏,牙之孙彭生,别为叔仲氏(7,11,12,17,60)。【望】 博平(17,60,418)。【布】 大陆仍有此姓(91)。【人】 叔仲会,春秋时鲁人,孔子弟子(7,21)。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姬姓。鲁公子牙 (或称 ‘公子叔牙’) 之后也。公孙兹生得臣、彭生。得臣为叔孙氏; 彭生为叔仲氏。” 《中国姓氏大全》称: “现代仍有 (此姓)。”此以次 (伯仲叔季) 为氏。
读音:wán康叔后有顽氏。(见《路史》)
读音:Huānsī【源】 流求(自东汉至元,对台湾的称呼)国王姓欢斯,见《太平寰宇记》(11,24,60)。历史上极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引《太平寰宇记》云:“琉球国王姓欢斯,
读音:dì liù【源】 系自妫姓。以次第为氏,齐田之后,见《潜夫论》(60,62,63)。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注据《潜夫论》云:“齐诸田后。”此亦“以次为氏”,出田氏。参见“
读音:Nǔmùqìn【综】 蒙古族姓。内蒙古鄂托克旗有此姓(318)。
读音:Hún/Hwen,Hwun【综】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
读音:òu沤氏,越王无疆之后。(见《路史》)
读音:Wūlǎtèhǎkè【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察哈尔(23,63,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察哈尔地方,为蒙族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读音:Yīn【源】 见《姓苑》(6)。【布】 河北乐亭(334)、台湾台中(68,26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江西之余干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姓
读音:Ěr/Eel【综】 源出不详,河北香河多此姓(308)。
读音:Sài【源】①汉族姓(23)。亦见《姓苑》。明时河南南阳府有赛氏(21,24)。②匈奴以赛典(亦称赛典赤)为贵族,后有赛氏(17,62)。③金时有赛剌者,其后以赛为氏(60)。④回(105)、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