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Lì

利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商代末,理征因得罪纣王被处死,妻契和氏及儿子理利贞逃亡,后有以祖字为姓氏者。二是春秋时晋大夫孙食采于利邑,子孙以邑名为姓氏。

利姓发源于河南,如今全国利姓仍以河南为多。

利姓历史人物有利乾,汉代人。任中山国相,有贤名。利真源,汉代人。隐居于东海,后得道为真人。

利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六十四位。


【源】 ①老子之祖李利贞之后有利氏(17,60,62)。②春秋时楚公子食采于利,其后以为氏。其地在蜀利州(亦称葭萌,故城在今四川广元)(7,12,17,21,60)。③相传为古利国之后,系自嵬姓,见《潜夫论》(17)。按:嵬似即傀,为炎帝之裔。④北魏时改叱利氏为利氏,见《魏书·官氏志》(7,12,17,21,60)。【望】 河南(17,21,60,418)。【布】 分布较广,人数不多。【人】 利几,秦末时陈令(21)。利本坚,明时广东英德人,四川安岳县丞(6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辽宁之清原,山东之鱼台、平邑,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南康,湖南之芷江,广东之高要,云南之泸水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注引 《路史》云: “老子之后有利氏。老子祖名利贞,后为氏。” 此当以祖辈名为氏,系出理姓。或云出自李氏。②郑樵注云: “或言楚公子食采於利,后以为氏。利,今之葭萌也。”利,春秋楚邑,其地在今湖北之利川县。此以邑为氏,系出芈姓。③又据 《河南官氏志》 注云: “叱利氏改为利。望出河南。”

汉代有利乾; 宋代有利申; 又有利元吉,金溪县丞; 明代有利济川,任府同知; 又有利宾,官御史;又有利本坚,英德人,安丘县丞; 清代有利纬,任崇义县典史。

猜你喜欢

  • 巴羽特

    读音:Bāyǔtè《姓氏词典》 据 《中国人名大辞典》 收载,其注云: “蒙古族姓氏。清同治时哈密办事大臣明春,姓此。”未详其他。

  • 鄂納

    读音:È'nà【综】 清满洲人姓。鄂纳瑚尼勒图,清黑龙江人,以护军入满洲镶黄旗,平金川有功,图形紫光阁,转隶镶红旗蒙古副都统(70),累官至散秩大臣(61)。清镶蓝旗满洲亲军清保之妻亦为鄂纳

  • 伍堯

    读音:Wǔyáo【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察哈尔(23,63,260)。【人】 伍尧法式善,清蒙古正黄旗人,乾隆进士,官侍读(61)。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察哈尔地方,为清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

  • 子西

    读音:zǐ xī【源】 系自��姓,春秋时楚平王之子公子申,字子西,为令尹,死于白公之难。其后以王父字为氏(7,12,17,21,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 读音:Lì现行傈僳族姓氏。今云南之马关有分布。显而易见,此乃以民族之称为姓。此姓系马关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读音:shèng宋微子后有圣氏。(见《路史》)

  • 读音:Yè【源】 《姓氏急就章》有洂容调(15,62,80,86)。本作液,见《姓苑》(80)《姓氏词典》 引 《康熙字典》 收载,其注云:“系液姓分族。”未详其他。

  • 芒格努

    读音:Mánggénǔ【综】 清驻防杭州蒙古镶白旗有芒格努氏(256)。

  • 读音:Zè《中国姓氏辞典》收载并注此音。其注据《半月谈》1998年第18期称: “今山东、台湾等地有此姓。”未详其源。

  • 读音:Lù【源】 系自妫姓。田齐之后,见《路史》(17,62,63)。《姓氏词典》收载,其注据《路史》云: “源於妫姓,系田齐之后。战国时田和取代姜氏君权,自立为齐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