俟利
【源】 北魏时匹孤之后。其官有俟利,后以为氏,见《魏书·官氏志》(7,12,27,60)。俟利属蠕蠕族官名,犹中国方伯也(7,27)。【望】 代郡(17,418)。
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后魏疋孤之后,犹中国方伯也。” 疋孤,或作“匹孤”,北魏官名,为一方辖区之长官。此亦以官为氏,疑其出自古鲜卑族。
唐代有俟利发。
【源】 北魏时匹孤之后。其官有俟利,后以为氏,见《魏书·官氏志》(7,12,27,60)。俟利属蠕蠕族官名,犹中国方伯也(7,27)。【望】 代郡(17,418)。
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后魏疋孤之后,犹中国方伯也。” 疋孤,或作“匹孤”,北魏官名,为一方辖区之长官。此亦以官为氏,疑其出自古鲜卑族。
唐代有俟利发。
读音:Huíhú【综】 西夏人姓(240)。《姓氏词典》 引 《新元史》收载。其注云: “回纥姓。以民族名为姓氏。回鹘即回纥。元有回鹘·萨里。”
读音:Wāngjí【综】 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汪吉氏(256)。又,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汪坚氏(256),〔汪坚〕似即汪吉之异译。【人】 清镶蓝旗满洲闲散和雅图之妻为汪吉氏(260)。
读音:Nàiěr历史上党项人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西)夏殿前太尉鼐尔·思聪。”未详其他。
读音:Jǐng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会》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Ěr【源】 见《氏族博考》(16)。【变】 一作〔尔〕(17),即尔(60,61),又作〔〕(16,60)。【望】 代郡(17,418)。罕见姓氏。《中
读音:Luánshū【源】 春秋时晋大夫栾书之后,见《姓源》(17,62,63)。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词典》 收载,其注据《姓源韵谱》云: “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春秋时晋国大夫栾书之后。”此当
读音:Dìdǐ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读音:Shuài帅姓来自师姓。古代掌乐之官称师,故乐官之后以师为姓。晋武帝时,师昺任尚书,为避司马师名讳,改为姓帅。帅姓发源于洛阳、长安一带,南北朝后逐渐向周边地区以及江南一带扩展。如今帅姓主
读音:yě【源】 系自姬姓。伯禽为周武王之弟周公旦之裔,其少子名鱼,食采东野,因以为氏。东野氏之后有野氏(17,60,62)。【望】 广陵(17,60,418)。【布】 浙江余姚(389)、北京、内蒙
读音:qián【源】 见《姓苑》(15,21,24)。【布】 江苏武进(314)、江西广丰(328)、安徽淮南(362)、浙江诸暨(368)、萧山(209)、台湾台北(64)、内蒙古乌审旗、北京等地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