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龙图耳录

龙图耳录

一百二十回。原系石玉昆的说唱本。石玉昆(1810-1871),字振之,号问竹主人,天津人。清道光、咸丰年间说书艺人。石玉昆善于说书,尤以说《龙图公案》名重一时,有人把他的说书笔录下来,就是这本《龙图耳录》。书皆为白话,无唱词,盖记录时略去。该书从宋朝宫中“狸猫换太子”叙起,前十九回以此案为主要线索,引出包公出世,断许多涉及朝廷显贵的要案,后审明“狸猫换太子”案,李后还宫。以下部分主要是展昭、白玉堂、丁兆兰、丁兆惠、欧阳春、蒋平等侠客故事,集中写与谋叛的襄阳王的斗争。包公故事在明代已有《龙图公案》,石玉昆所讲虽仍名为《龙图公案》,实际已面目大改,由原来那些零碎拼凑的独立断狱故事演变成了情节比较连贯的长篇小说。故事的中心内容也由公案变成了公案、侠义合流,特别是二十回之后的大半部,包公已成陪衬人物,舞台让位给一群侠客。其书主旨在于颂清官侠客扶危济困,除暴安良。虽然其中包含忠孝节义等封建伦理道德宣教,但其倡导正义,克制邪恶,特别是抑制豪强的思想颇受历代读者欢迎。其书语言通俗晓畅,声情并茂,故事富有传奇性,故鲁迅评它“正接宋人话本余脉,固平民文学之历七百余年而再兴者也。”(《中国小说史略》)后来的《三侠五义》就是以该书为蓝本润色改编而成的,它在包公的公案故事向侠义故事转化的演变史上起着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作用。此书在当时未有刊本,只以抄本流传。今见的抄本有:孙楷第藏本;汪原放藏本(亦即谢蓝斋抄本);傅惜华藏同治六年(1867)抄本(佚)。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傅氏所校汪原放本排印出版。

猜你喜欢

  • 区种五种

    五卷。原题西湖寄生菊斋氏辑,西湖寄生与菊斋均为清赵梦龄之号,赵氏字锡九,浙江仁和(今属杭州市)人。贾思勰《齐民要术·区种法》云:“汤有旱灾,伊尹作为区田,教民粪种,负水浇稼。……诸山陵近邑高危倾阪及丘

  • 流沙坠简

    ①不分卷。法国沙畹撰。光绪末叶,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在我国甘肃、新疆,得汉晋及唐简册约二千件,交予沙畹考释。于是沙畹同在巴黎的中国学者吴勤训、魏怀二人一起对此进行排比整理,选其中文字可辨识的作考释,编辑

  • 三滩记

    一种,清陆次云撰。陆次云,字云士,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康熙间举博学鸿词官江阴知县,有惠政。著述甚富。著有《湖儒杂记》、《澄江集》、《玉山词》等三滩为五溪之险滩,名为猛虎跳涧、满天星、大王滩。五溪之

  • 肘后备急方

    八卷。晋葛洪(284-364)撰,梁陶弘景、金杨用道补。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他出身于没落官僚贵族之家,勤奋好学,日樵夜读,博览众书。曾封关内侯。晚年居广东罗浮山修道

  • 智品

    十三卷。明樊玉衡(生卒年不详)撰,于伦(生卒年不详)补葺。樊玉衡字元之(一说为以齐)。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由广信推官擢御史。樊玉衡性强直敢言,疏请皇长子出阁讲学及三王不宜并封,触神宗怒,谪戍

  • 春秋平义

    十二卷。俞汝言(1614-1679)撰。俞汝言字石吉,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代经学家。俞汝言在明末为诸生,孤贫力学,具有经世之才,恰值明清动乱,故闭门著书。俞氏精研经史,尤熟于明代典故。除此书外,尚

  • 归愚诗文全集

    六十七卷。清沈德潜(1673-1769)撰。沈德潜,字确士,号归愚,长洲(江苏苏州)人。乾隆元年(1736)膺举博学鸿词。乾隆三年(1738)举人。次年成进士,时已六十七岁。此后则以诗受知于乾隆皇帝,

  • 贞白遗稿

    十卷。附《显忠录》二卷。明程通撰。程通,字彦亨,斋名贞白。安徽绩溪人。生卒年未详。洪武十八年(1385)贡入太学。二十三年(1390)举应天(今江苏南京)乡试。时方遣诸王将兵,因以封建、策贡士于廷。程

  • 八闽通志

    八十七卷,明陈道修,黄仲昭纂。陈道,福建巡抚。黄仲昭,名潜,以字行,福建莆田县人,明成化二年(1466)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江西提学佥事。未几乞归讲学,学者称其末轩先生,著有《末轩集》。修志名

  • 周易大义

    一卷。辑佚书,梁武帝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梁武帝即萧衍(502-549在位),南朝梁的建立者,字叔达,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长于文学,精乐律,并善书法。其事见于《梁书》及《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