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黄介庵集

黄介庵集

十一卷。明黄淮(1367-1449)撰。黄淮,字宗豫,永嘉(属浙江)人,洪武三十年(1397)进士,除中书舍人,累官至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谥文简。著有《省愆集》、《退直集》、《归田集》等。据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载,黄淮有《介庵集》、《归田稿》。但均未标明卷数。此编总名为《黄介庵集》,而集中又分“退直、入观、归田”三稿,是应为同一著述。据集中目录标明,本为十二卷,因第七卷散佚,故四库馆臣依十一卷著录。其诗文创作,颇有台阁之风,舂容安雅。其诗多以抒怀为主,意境不够深远,应制之作,多歌功诵德之辞,即系狱时所作,亦平和温厚,无所怨尤。惟与友人赠答之诗,则较为清新可诵。是集今有民国间永嘉黄氏铅字排印本传世。

猜你喜欢

  • 象言破疑

    二卷。清刘一明撰。刘一明自号栖云山素朴老叟悟元子。史传不载栖云山座落何省,亦不记刘一明及其号,故不详其爵里平生。《丹经》万卷,堪称巨帙,然皆象言。象言者,以图象示人,不明言、不直言,取象演示。其图象或

  • 说文字原 六书正讹

    共六卷(《说文字原》一卷,《六书正讹》五卷)。元周伯琦(1298-1369)撰。伯琦字伯温,号玉雪坡真逸,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历官浙西肃政廉访使,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拜资政大夫,江浙行省左丞。博学

  • 花部农谭

    一卷。清焦循(1763-1820)撰。焦循,字里堂,一字理堂,甘泉(今江苏省扬州市)人。他壮年曾随著名学者阮元在山东、浙江各处作幕宾。嘉庆六年(1810)举人。后家居不仕,专心著述。他精通经学,兼工天

  • 义宁州志

    四十卷,首一卷,清王维新等修,涂家杰等纂。王维新字柳桥,安徽太湖人,附贡出身,同治八年(1869)任义宁州知州。同治九年(1870)王维新奉檄修志,于同治十二年(1873)成书。卷首有序文、凡例和图。

  • 三才藻异

    三十三卷。清屠粹忠(生卒年不详)撰。屠粹忠号芝岩,定海(今浙江镇海县)人。顺治十五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此书采取故实可备题咏者,分类标题。其目上万,各以四言二韵概括。其为蒙求之学。然而自序谓历二十四载

  • 禹贡郑注释

    一卷。清焦循(见《尚书补疏》)撰。此书为焦循专门阐明班固、郑玄之学者。清人说《禹贡》者,以胡渭《禹贡锥指》最为详尽。胡渭认为,班固的《汉书·地理志》对于华阴之太华山、雩县之沣水,上雒之熊耳,蒲阪之雷首

  • 唐诗广选

    七卷。明凌宏宪编。凌宏宪始末未详。初时,李攀龙曾撰《诗删》,王世贞为之序。后坊间割其中所录唐诗刊行,别题曰《唐诗选》,凌宏宪又因其无评点,乃杂摭诸家之评,缀于简端,以朱墨版刊行,改题此名,盖坊刻翻新之

  • 易图解

    一卷。清爱新觉罗·德沛(生平事迹见《周易补注》条)撰。此书刊于乾隆元年(1736)。德沛在自序中认为:以宋儒诸子之贤,于易图犹多未详之语,可知其中义理难明。因而作者掇拾补遗乃成此书。德沛于易图用力颇深

  • 仪礼经注一隅

    二卷。清朱骏声(1788-1858)撰。骏声字丰芑,号允清,江苏元和县(今江苏南部苏州附近)人。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恩科举人。官黟县训导。咸丰间,以截取知县入都,呈其所著,得赏国子监博士衔。旋迁

  • 四焉斋文集

    八卷。清曹一士(1678年-1736年)撰。曹一士字谔庭,号济寰,上海人。雍正八年(1730)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曹一士工诗文,有《四焉斋文集》八卷,《石仓世纂》之第五种,与其诗集同刻于乾隆庚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