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鹿城诗集

鹿城诗集

十卷。明梁伯龙撰。生卒年未详。梁伯龙,字辰鱼,江苏昆山人。其套数小令集名《江东白苧》。今有汲古阁刻本传世。又谱西施故事为传奇。时同邑魏良辅能喉转音声,始变弋阳海盐故调为昆腔。伯龙乃填《浣溪记》付之。同时又有陆九畴、郑思笠、戴梅川辈,更选唱和,雅辞丽韵,流播人间。至今言歌词无不推昆腔,实伯龙作之始。故其诗独罕传于世。有《远游稿》己佚。此编以古今体类次,首卷有《鼓吹曲》、《横吹曲》、《相和歌辞》、《清商歌辞》、《子夜曲》、《舞曲歌辞》、《四时白苧舞歌》、《琴曲歌词》标目,或正言以明志,或婉语而引情,非世所常。其高者极声音之奥,穷造化之奇;其浅者不过略能骈赡而已。屠纬真序之曰:身有八尺之躯,而家无百亩之产。入媚其妻子而出傲于王侯。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亦称伯龙风流自赏,修髯美姿容,身长八尺,为词家所宗。艳曲清词,流播戚里。伯龙盖以韦布终其身。故纬真辈之言如此。集中篇什,如七古《松云歌》、《五台山歌》、《破瓢诗》、《落魄公子夜阑曲》、《双头莲叶歌》最为出色,律绝次之,古乐府则独具体格。伯龙顾曲名堂,不能自己,诗为其余艺。然在曲家中仍如凤毛麟角,不可多见。有明万历刻本。另外还存有抄本一部,二十八卷,分装为四册。首册扇页上钤有“古吴梁氏”、“晓峰鉴藏”和“金星轺藏书记”等印章。这很可能是梁氏后裔抄录的,后来经清代著名藏书家金檀(字星轺)的文瑞楼所收藏。《文瑞楼书目》著录有此本“四册。传抄未刻本。”集前有三篇序文,即嘉靖三十七年(1558)中夏既望衡山文征明《梁伯龙诗序》,隆庆六年(1572)季秋南京大理寺卿琅琊王世贞《梁伯龙乐府序》及万历十年(1582)东海友人屠隆《梁伯龙鹿城集序》。王、屠二序也分别收录于《弇州山人四部续稿》卷四十和《白榆集》卷二中。从三序写作时间相隔二十四年之久,以及序中内容观之,《鹿城诗集》大概是梁氏生前几部诗作的合编。有明万历刻本。

猜你喜欢

  • 三事溯真

    一卷。明李豫亨(详见《推篷寤语》条)撰。李豫亨于卷首言:“有生所必资者有三事:寒欲衣,饥欲食,蔽风雨欲居,此通古今无贵贱一也。上古崇质任朴,民生易足,及其后古意寝亡。情动于欲,而泰侈生焉。于是始舍其本

  • 莲史辑佚

    十二种,二十卷。清方珣编。方珣,生卒年不详,丛书原题香莲博士方珣,字陶家,又字尔后;又题评花御使方珣,字荔裳,又号金园。所收著作均关于女子缠足之事。如唐夏侯沈《香闺韵事》一卷、《熙宁新定时服氏》一卷、

  • 正续字学举隅

    二卷。正编龙启瑞与黄虎痴同撰,参见《字学举隅》。续编王维珍(生卒年不详)撰。维珍字颖初,一字席卿,号莲西,一号大井逸人。咸丰进士,官通政司副使。其书首列续辨似,改变正编体例,只辨二字之形似,分韵开列。

  • 一山文存

    十二卷。清章梫(约清末民国时在世)撰。章梫字一山,浙江海宁人。官左丞。著有《康熙政要》、《景庙实录》、《明遗民传》、《一山诗存》等。文存内容:卷一、卷二为经说,辑《先甲三日后甲三日》、《我之弗辟》等二

  • 崇川咫闻录

    十二卷。清徐缙、杨廷撰同辑。通州,宋代为崇州,又名崇川,至清雍正二年(1724),始改直隶州,泰兴、如皋、海门乡隶属之。此篇沿用古名崇川,名咫闻录,意为逊于志。以十七录一表而志,踵于乾隆志之后。全书共

  • 十六国春秋辑补

    一百卷,附纂录十卷。魏崔鸿撰,清汤球辑补。汤球,字伯玕,安徽黟县人。汤球曾从同县俞正燮、汪文台游,潜心经术,博闻强识。《魏书》记载崔鸿将著作传给儿子元后,元后于永安中才奏报其父之书,于是刊著赵、燕、秦

  • 畿辅河道管见

    一卷。清吴邦庆撰。吴邦庆详见《畿辅水利辑览》。考《顺天府志》,道光三年,雨潦盛积,经流支川,皆成水患。朝廷特诏大员疏通河道,并将修复雍正初年畿辅之水利。邦庆遂著畿辅水道丛书,此书即作于当时。《畿辅河道

  • 金丸记传奇

    二卷。明姚茂良(约1475年前后在世)撰。姚茂良字静川,武康(今属浙江德清)人。《金丸记传奇》三十出,写于明成化年间,其故事梗概是:宋真宗赵恒在众后妃的陪侍下,到御花园游赏,用金弹丸抛打黄莺,并且告诉

  • 四书问目

    无卷数。旧题朱熹撰,门人刘、刘炳述记。书前有永乐二十年(1422)刘氏九世孙刘文序,称《四书问目》原本仅在《四书大全》、《朱子文集》中存数条,后于程蕃家求得《论语》二十篇,于吴侍郎家得《大学》、《中庸

  • 摩尼教流行中国考

    法国人沙畹(1865-1918)、伯希和(1878-1945)合撰。沙畹治学严谨,著述颇多,其中尤以《西突厥史料》最为有名。伯希和系沙畹的学生,多次来华,曾著有《敦煌千佛洞》一书。摩尼教由波斯人摩尼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