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驳五经异义

驳五经异义

十卷,《补遗》一卷。东汉郑玄(详见《周易郑康成注》)撰。据《后汉书·许慎传》记载,许慎以五经传说臧否不同,于是作《五经异义》阐述己见。郑玄也因此作了《驳五经异义》百余万言,反驳许慎之说。在《隋书·经籍志》经部中,记载有《五经异义》十卷,“后汉太尉祭酒许慎撰”,却没有提到郑玄驳义之文。《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载有该书十卷,并注明为郑玄驳。说明郑玄的驳文已散附于许慎《五经异义》原文之中,并没有独立成书流传于世。至《宋史·艺文志》又不见记载,说明此书至唐以后失传。后学者们从《初学记》、《太平御览》、《通典》及诸经注疏中辑录其所引的有关《五经异义》及《驳义》的文字,成为今天所见到的《驳五经异义》。清修四库全书时由山西巡抚采进,题为宋王应麟编,但没有确切依据。原书编排混乱,条理不清,经四库馆臣详加校正,重新编排,成《驳五经异义》十卷。当时著名经学家朱彝尊、惠栋又从诸书中辑出郑玄驳文数条,四库馆臣又将其与他们所辑而原书没有的数条综合订正,除去重复,共得五十七条,别为《补遗》一卷。从此该书又开始流传。后经清代经学家们多年研究,至嘉庆年间,翰林院编修陈寿祺以孔广林抄本为基础,集各家之所得重新编订成《五经异义疏证》三卷,成为质量最好,收录最完备的本子。现在有清抄本七种,其中《郑学四种》本一种,存上海图书馆;《郑学五种》本一种,存北京图书馆;《郑学十八种》本四种,北京图书馆存二种,北京大学图书馆存一种,福建省图书馆存一种,《高密遗书》本一种,存北京图书馆。

十卷。东汉郑玄(见《周易注》)撰,黄奭(生卒年待考)辑。黄奭字右原,江苏甘泉人,道光壬辰(1832)钦赐举人,清代经学家。著作有《尔雅古义》十二卷,《尔雅众家注》二卷,《字书》一卷,《小学》一卷,《范子计然》一卷,《正谊录》五卷,《胪云集》二卷等。另辑有《汉学堂丛书》二百十四种。汉代今文学派和古文学派对经书的解释各有不同,据《后汉书·许慎传》云:“慎以五经传说,臧否不同,于是撰为《五经异义》。”郑玄针对许慎作《驳五经异义》。此书唐以后亡佚,惟散见于《史记注》、《北堂书钞》、《初学记》、《通典》、《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及诸经义疏之中。清代孔广林、袁钧、马国翰等均有辑本。黄奭辑本后出,故较其他辑本为详,然有舛误,当参诸本而读之。有《汉学堂丛书》本,《通德堂经解》本。

猜你喜欢

  • 师子林纪胜

    二卷。明释道恂辑。作者生卒年不详。师子林,即狮子林,江苏苏州名园之一。原为元代菩提正宗寺一部,无如禅师所建。元末画家倪瓒为之叠石成山,山形造势奇峻,起伏曲折,有如穹谷深岩,遂为胜地。假山顶有一石,状若

  • 由拳集

    二十三卷。明屠隆(1542-1605)撰。屠隆,字长卿、纬真,号赤水、鸿苞居士。鄞县(今浙江宁波市)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除颖上知县,调任青浦知县,迁礼部主事,遭人诬谄,罢官归家,遨游吴越间,

  • 古今万姓统谱

    见《万姓统谱》。

  • 孝经音训

    一卷。清杨国桢撰。杨国桢字海梁,湖北崇阳(今崇阳)人。甘肃兰山书院有经训约编之刻,帙不盈尺,而搜集了十一经。杨国桢邮取是书,想以它充当学子读本,但该书非足本,注亦简略。国桢于是仿《五经旁训》的体例,补

  • 周易新义

    一卷。辑佚书,唐徐郧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徐郧生平事迹不详。其书不见于新、旧《唐书》,盖已久佚。《唐会要》记载:太和元年(477)六月,直讲徐郧《周易新义》凡三卷。孔颖达《周易正义

  • 状元任先生遗稿

    二卷。明任亭泰撰。生卒年未详。原书不著撰人名字,仅知其为任姓而己。题按察司副使江左张琮辑,监察御史郡人曹璘校正。首有正德十年(1515)湖广按察司佥事慈溪顾英序文。后有正德六年(1511)矩庵居士江东

  • 别本潜邱札记

    六卷。清阎若璩(详见《尚书古文疏证》)撰。此书乃若璩之孙学林所编,亦有吴玉搢编纂之本。学林尊拜阎氏家学,故全依原文,不遗半字,一一录编,没有体例。学林自序称:“卷一至卷六乃大父有疑即录,自为问难之书。

  • 周易人事疏证

    十二卷。清章世臣撰。此书分正编八卷,续编四卷。宋代李光地、杨万里曾分别著《读易详说》、《诚斋易传》。对周易逐卦逐爻征引史事进行阐述。而于经义训诂、阴阳消长、易理原本则略而不说。章氏又承袭李杨著作体例,

  • 退补斋诗存

    十六卷。清胡凤丹(1823-1890)撰。胡凤丹,字齐飞,号月樵,永康(今浙江)人。此集凡诗十六卷。卷一为古乐府三十九首,卷二为古乐府三十一首,卷三为古体诗四十一首,卷四为古体诗二十九首,卷五为古体诗

  • 释天

    一卷。清吕调阳撰。调阳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尚著《谈天正义》、《大学节训》、《中庸节训》、《纪年考》、《周官类考》、《考工记考》、《考工图》、《群经释地》、《古史释地》、《诸子释地》等。是编与《尔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