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马可波罗行纪

马可波罗行纪

意大利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1324)的旅行记。1271年,年轻的马可·波罗随父、叔来中国,1275年抵达上都,并在中国侨居十七年,多次奉命出使各地。1291年,他获准回国,由泉州下海,先护送元朝公主去伊利汗国,然后返回故乡。不久,参加了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战争,被俘入狱。在狱中,他口述自己在东方的见闻,由他人笔录成书,即为《马可波罗行纪》。全书分四卷,第一卷记马可·波罗来中国途中的见闻;第二卷记忽必烈的活动,以及大都、上都等中国许多地区的情况;第三卷记日本及东、西洋各国的概况;第四卷记元廷与诸汗之间的战争。由于他在中国居住多年,博闻强记,所以记叙元朝的重大事件及典章制度多翔实可靠。如王著杀阿合马事件,以及色目商人的活动等,可补汉文史料之不足,极有价值。是研究元史及当时亚洲史的重要资料。原稿用中古意法混合语写成,已佚。现有多种抄本传世,文字内容互有出入。西班牙托莱多教会图书馆藏热拉达拉丁文抄本是现存最早的抄本。流行的本子有亨利·玉尔的译注本(Travels of Marco Polo,tr.by H.Yule,New York,1926)和摩勒、伯希和的校译本(Marco.Polo,The Description of the World,tr.bv A.C.Moule & P.Pelliot,London,1938)伯希和并为此书作注,(P.Pelliot,Notes on Marco Polo,Paris,1973)共计386条,对研究马可书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行的汉译本有两种:一是冯承钧所译沙海昂的译注本,中华书局1955年出版题为《马可波罗行纪》;一是据玉耳戈尔迭(YuleCorkier)合注本,张星烺译。原书共绪言一卷,本文四卷。译文只有绪言和第一卷一半,并非完本,而且将元代枢密副使勃罗与马可波罗混为一人,题为《马哥孛罗游记》。

猜你喜欢

  • 读史大略

    六十卷,附录一卷,清张白撰。张白,字介臣,号定峰,江阴(今江苏江阴)人,县学生,肆力于学,尤精于史,于是穷四十年精力写成《读史大略》一书,另附子晋《史略》一卷。此书从开天辟地的远古时期,直至元末,对其

  • 论性书

    二卷。清代魏裔介(1616-1686)撰。此书摘录《书》、《易经》、《孝经》、《论语》、《左传》、《礼记》、《中庸》、《孟子》、《老子》以及唐宋以来儒学著作中有关论述性理方面的内容,并附有作者关于性理

  • 篆文通检

    十二卷。清胡咏鸾(生卒年不详)撰。咏鸾字荻汀,长沙(今属湖南)人。是编乃是为《说文》所撰的检字表,依《康熙字典》二百四十一部,将《说文》十四篇之字分画隶入。其意虽在便于寻检,然编排混乱,殊无足取。不知

  • 平阳县志

    ①八卷。明朱东光修,侯一元纂。朱东光字少龙,浦城人,进士,隆庆三年(1569)任平阳县知县。此志为隆庆五年(1571)修,抄本。未分卷册,有目录,目次为图、星野、疆域、山川、建置、沿革、城池、公署、学

  • 析言论

    一卷。晋张显(生卒年不详)撰。关于张显的生平事迹,今已无从确考。《隋书·经籍志》杂家类中言:“《析言论》二十卷,晋议郎张显撰,亡。”《古今训》十一卷,张显撰。唐马总在修《意林》时,称《析言论》十卷,与

  • 汉石经残字考

    一卷。清翁方纲(1733-1818)撰。方纲字正三,号覃溪,顺天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乾隆十七年进士。历任编修,右中允,侍读,侍讲,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粤、赣、鲁等省学政,国子监司业,内阁学士、鸿

  • 古今诗材

    八卷。宋萧元登(生卒年不详)撰。本书取唐宋诗人的诗句分类编辑。采录或全篇,或摘取一二联及数句。绝句多数全诗采录。中间加以评注,都是杂取各家诗话而稍加编者自己的意见。

  • 书经详说

    无卷数。清冉觐祖(详见《易经详说》)撰。《书经详说》恪守宋学,主蔡沈集传。虽亦常引孔安国注、孔颖达疏以及宋元以下诸儒之说,其目的则仅仅在于解释、证明蔡传,偶有与蔡传不同者,虽引之必一一加以注明。故其书

  • 织素轩诗

    一卷。清于月卿撰。于月卿,生卒年不详,字蕊生,江苏金坛人,清末诗人。《碧城仙馆女弟子诗》集中收有此书,共收诗十七首。此书刊于民国四年(1915)聚珍版本。

  • 读盐铁论

    一卷。清俞樾撰。《盐铁论》一书,颇有缺误。清自卢文弨、张敦仁考补后,仍多疑义。樾校是书,谓隋笔所记,非专心治此书也。其谓《非鞅》篇,“介”当作“尔”。《未通》篇,“议”当作“让”。《水旱》篇,“啖”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