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风俗通义逸文

风俗通义逸文

一卷。清钱大昕辑。钱大昕生平事迹详见《廿二史考异》。东汉应劭撰有《风俗通义》一书,《隋书·经籍志》载其书三十一卷,注云录一卷。马总《意林》亦云三十一卷。《新唐书》和《旧唐书》则作三十卷,当未将录计算在内,说明原书至少为三十卷。宋王尧臣《崇文总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等书皆作十卷,与今本相同,说明其书已散佚二十多卷。钱大昕遂从群书中搜辑逸文,撰成此书。此书主要从《匡谬正俗》、《史记索隐》、《通典》、《通志》、《容斋随笔》、《初学记》、《太平御览》、《艺文类聚》、《文选李善注》等书引录中录出,皆为十卷以外遗文。后孙志祖、卢文弨又重加订补,虽未能尽复其旧,但碎金断璧,仍然可珍。原书三十卷,各有篇名,今十篇以外,篇名亦随其书而亡佚,钱大昕据《太平御览》、《汉书·五行志》考得论数、灾异两篇名,将论数、灾异逸文隶于其下,又据《史记集解》、《广韵》称应劭“氏姓”篇,将论氏姓逸文入其篇。其余篇名未考出,逸文无所分隶,只好以义近者为次,如集音声佚文,题曰音声篇等。考苏颂《校正风俗通义序》云:“十篇之外,其余篇名之见于《意林》(今本《意林》无)者,曰心致、曰古制、曰阴教、日辨惑、曰析当、曰恕度、曰嘉号、曰秽称、曰恃遇、曰姓氏、曰讳篇、曰释忘、曰辑事、曰服妖、曰丧祭、曰宫室、曰市井、曰数纪、曰新泰、曰狱法,凡二十目,合之今存十篇,适得三十之数”(转引自《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篇名中无论数、灾异、音声等篇名。《太平御览》所引论数篇,当为数纪篇,钱大昕据《汉书·五行志》增灾异一篇当误,音声篇纯为按义所加。又宋唐慎微《经史证类本草》等书引用《风俗通义》之文,未能采入,稍有遗憾。《续修四库全书提要》著录钱大昕《风俗通义逸文》一卷、《风俗通义佚文》不分卷二书,据内容分析,当为一书,重复提要,今作一书处理。今有《嘉定钱氏潜研堂全书》本。

猜你喜欢

  • 石经考

    一卷。①清顾炎武撰。顾炎武,详见《求古录》条。此书考释石经七种。西晋裴頠所刻石经,后世无传。唐开元以后所刻石经,在考释上也无争议。唯有汉魏碑二种,后人争论不休。宋赵明诚作《金石录》、洪适作《隶释》,始

  • 经韵楼丛书

    九种,一百一十卷。清段玉裁撰。经韵楼为段氏书室名。该丛书收《经韵楼集》十二卷、《仪礼汉读考》一卷、《古文尚书撰异》一卷、《毛诗故训传定本小笺》三十卷、《周礼汉读考》六卷、《春秋左氏古经》十二卷附《五十

  • 环溪集

    六卷。明沈恺(约1543前后在世)撰。沈恺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其生平详见《夜灯管测》。是集皆沈恺所著杂文,乃其门人王子龙所编。凡六卷。前有徐阶序,题曰《凤峰杂集序》。又有文徵明序,亦题曰《凤峰子诗稿

  • 世经堂集

    二十六卷。明徐阶(1494-1574)撰。徐阶生平详见《岳庙集》。是集为徐阶诗文集。凡二十六卷。其中文二十四卷,赋、颂、诗、词二卷。徐阶为官数十年,位居首辅。对裨政多所匡救。对诗文则非所留恋。其诗多感

  • 九九乐府

    一卷。清陈孤湣、郑亦亭(生卒年均不详)著。陈孤湣号鉴湖老髯。此集模仿清潘柽章、吴炎《今乐府》体,与其友郑亦亭合著。其内容为吟咏明朝之事,多含故国之思。因摘题八十一,合为九九之数,故名《九九乐府》。有《

  • 海峰集

    十六卷。清刘大櫆(1697--1779)撰。刘大櫆,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安徽桐城人。雍正副榜贡生。乾隆时先后举博学鸿词科和经学科均落选。授黟县教谕,数年后告归故里。刘大櫆是清代重要散文流派“桐城

  • 山带阁集

    三十三卷。明朱日藩(约1551年前后在世)撰。朱日藩,字子价,号射陂,宝应(江苏扬州北)人。生卒年不详。云南布政司参政应登之子。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官至九江府知府。此集共三十三卷。其中诗十五

  • 读左评录

    一卷。清史致准(详见《尚书绎闻》)撰。致准字伯平,阳湖(今江苏常州)人,同治中曾在云南作官。他自称曾经读《左传》,有疏解数十条,大半已经遗忘,把还记得的录出,成《读左评录》一卷。此书是史致准的读书笔记

  • 墨妙轩法帖

    四卷。清高宗敕蒋溥等辑,即《三希堂法帖》续帖,成于乾隆二十年。《三希堂法帖》刻成后,又将所得之唐宋人墨迹汇编为四卷,款式等与《三希堂法帖》相同。但其中失于精鉴者亦多。如第一卷中第一帖为褚遂良临王献之的

  • 香雪斋雁字回文诗

    五卷。清张玉德作诗并书。道光元年(1821)刻于石。其中篆书二册、隶、行、草各一册。各册中前一首、用篆隶行草,其回文一首,皆用正书。第一卷仿用《苍帝古文》、欧阳洵《皇甫碑》云集。第二卷仿《史籀》大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