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音韵学通论

音韵学通论

八篇。马宗霍撰。马宗霍(1897-1976)名承堃,以字行,湖南衡阳人。师事章太炎,历任交通大学、湖南大学等校教授。精文字音韵之学。尚著《文字学发凡》、《中国经学史》、《说文解字经考》、《说文解字引群书考》、《说文解字引方言考》、《说文解字引通人考》、《淮南子参证》等。是书凡八篇:-《元音篇》、二《变音篇》、三《古音篇》、四《广韵篇》、五《反切篇》、六《四声篇》、七《字母篇》、八《等韵篇》,子目凡四十章。《元音篇》论自然之音与摹仿之音,涉及字源学的某些问题;《变音篇》论音随时地而产生变化;《古音篇》论古音断代、双声叠韵、群经音注凡例、《说文》音读、古韵分部、古声分类及阴阳对转诸问题;《广韵篇》详细讨论《广韵》系韵书的源流及诸韵书之间分韵异同,介绍了《广韵》声韵分类;《反切篇》论列反切之由来、体例和拼切方法;后三篇分别介绍四声、字母与等韵。其于古韵分部,征引诸家之说而折衷于章氏。考唐人诗歌用韵,起贞观迄大历,谓其时诗人用韵冬东钟同用、冬钟江同用、东冬钟江杂用、支脂微咍同用、鱼虞模同用、佳皆灰咍同用、齐皆咍杂用、真谆臻殷同用、文殷同用、元魂痕谆同用、寒桓仙同用、先仙元同用、宵豪同用、庚耕清青同用,认为晚唐用韵不与《广韵》“同用”“独用”之注同,乃知敬宗所定,大抵仍依齐梁成式。此说不仅发前人所未发,且对其后人们通过分析时人用韵,以研究韵书韵图和语音史,是有很大影响的。马氏对西人中国古音学研究之批评,态度过于偏激,殊不足取。是书1930年商务印书馆初版。

猜你喜欢

  • 桃溪潘氏文献

    二卷。清潘书磬辑。书磬,字汝璜,自称颍川逸叟,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布衣。桃溪为婺源一乡。书中所载系宋、明时期桃溪潘氏名人传记及诗文。书前有周曾培、汪基二序及书磬自序,书后附《颍川先生行略》,即编者

  • 留台奏议

    二十卷。朱吾弼、李云鹄、萧如松、孙居相同编。朱吾弼,事迹见《朱子奏议》。李云鹄,字黄羽,内乡人。万历壬辰(1592)进士。萧如松,字鹤侣,内江人。孙居相,字伯辅,沁水(今属山西)人。万历壬辰进士,皆官

  • 子刘子行状

    二卷。清黄宗羲(详见《黄梨洲年谱》)撰。此书记明末著名哲学家刘宗周(1578-1645)事迹。宗周字起东,号念台,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官至南京左都御史。南明亡后,绝食而死。因讲学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

  • 大明同文集

    五十卷。明田艺蘅(生卒年不详)撰。艺蘅字子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以岁贡生官休宁县学训导,博学善属文,多闻好奇,世以比之杨慎。此书以形声字的声旁为部母编次而成,如“东”字为部母,以“栋”、“冻”之属

  • 上饶县志

    ①十六卷,首一卷。清汪文麟等纂修。汪文麟,江苏易山(今属安徽省)人,拔贡出身,乾隆年间任上饶知县。《上饶县志》乾隆九年(1744)刻印。此志各门皆冠小序,所加按语,亦皆有据。如人物志陈苑传,加按语云:

  • 麟原文集

    二十四卷。元王礼(1314-1389)撰。礼字子尚,又字子让。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为广东元帅府照磨。入明不仕。聘为考官,亦不就。礼工于文章,著述甚富。曾选辑同时代人诗编为《天地间集》。已散佚。此

  • 无上秘要

    一卷。作者不详。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记有此书,称“元始天尊说”。此本所收,仅数十则,而且次序杂乱。书中所述,要旨是推演尸解之术,又涉及火解、兵解之术等,其说荒诞不经。书中还有司命东乡君之语,并提及张

  • 律吕解注

    二卷。明邓文宪(生卒年不详)撰。邓文宪号念斋,新会(今广东新会)人。官至晋江县教谕。是书成书于万历癸未(1583)年,全录蔡元定《律吕新书》的旧注,他自己作的诠解不到十分十一。蔡元定书中的《六十调一图

  • 经解

    五卷,经义杂著一卷。清黄文澍(生卒年不详)撰。文澍字雨田,一曰谷田,又曰谷亭,丰城(今江西丰城)人。除此二书外,还著有《童子问》、《敬义录》等。此书于每卷首题有“桃谷山房稿”字样,其侧下又注有“石畦集

  • 易象妙于见形论

    一卷。辑佚书,晋孙盛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孙盛字安国,太原中都(今山西太原一带)人,为桓温参军,官至秘书监,加给事中。其事见于《晋书》本传。一生著述宏富,《三国志》注中之《晋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