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闲情偶寄

闲情偶寄

十六卷。清李渔(1611-1680?)撰。李渔字笠鸿,号笠翁,又号随庵主人、新亭樵客。原籍浙江兰溪,生于江苏如皋。二十七岁中秀才,后多次应乡试,均未中。有《笠翁十种曲》。本书内容颇为庞杂,共分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等八部。词曲部的细目有六,为构结、词采、音律、宾白、科诨、格局,论述戏曲文学,提出“立主脑”、“减头绪”、“密针线”等有关突出主题、严密结构的可贵主张。演习部的细目有五,为选剧、变调、授曲、教白、脱套,论述戏曲表演,强调舞台演出效果。声容部的细目有四,为选姿、修容、冶服、习技,讲述妇女服饰、打扮之术。居室部的细目有五,为房舍、窗牖、墙壁、联匾、山石,讲述房屋的建造、布置之法。器玩部的细目有二,为制度、位置,讲述器玩的形制、设置。以上二部或画图以说明。饮馔部其细目有三,为蔬食、谷食、肉食,讲述饮食之法。种植部的细目有五,为木本、藤本、草本、众卉、竹本,讲述草木花卉的栽植。颐养部的细目有五,为行乐、止忧、调饮啜、却病、疗病,讲述调养治生之术。全书所述多为作者的经验之谈。有金陵翼圣堂刊本,雍正刻本题为《笠翁偶集》,变十六卷为六卷,辑入《笠翁一家言全集》。近代上海梁溪图书馆和启智书局排印的《文艺丛书》以《李笠翁曲话》为名,收词曲、演习二部。《新曲苑》所收本名为《笠翁剧论》,亦仅有词曲、演习二部。有戏剧研究编辑部1959年标点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编入第七集,只摘选词曲、演习两部分内容。

猜你喜欢

  • 庸言

    ①一卷。宋杨万里(详见《诚斋易传》)撰。是书为万里之语录,大体仿扬雄《法言》,与己之其他诗文相较,自为一体。《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词工意浅”。《四库全书总目》有该书存目。②十二卷。明黄佐(1490-1

  • 字学举隅

    一卷,续一卷。清龙启瑞(1814-1858)撰。启瑞字辑五,号翰臣,临桂(今属广西)人。道光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通政司副使,江西布政使。精小学,尤深音韵,著作尚有《古韵通说》,《庄子字诂》、《经

  • 随扈纪行诗存

    二卷。清蒋廷黻(约1905前后在世)撰。蒋廷黻,字盥庐,号稚鹤,浙江海宁人。生卒年未详。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官吏部员外郎。宣统三年(1911)授广东韶州府知府,但未赴任。此编二卷。均辛丑(19

  • 浮山志

    五卷。清酥醪洞主著。酥醪洞主,姓氏不详,光绪间人。《浮山志》清刻本。共五卷。卷一,香山黄培芳著《浮山小志》、芝莞赖洪禧著《浮山新志》;卷二,自著《浮山续记》;卷三文:唐朝至清朝;卷四诗:唐朝至清朝;卷

  • 公法总论

    一卷。英国Robertson撰,英国John Fryer、汪振声同译。Fryer,中译名傅兰雅,口述翻译多种国外著作。是书首论公法源流,依次为公法大纲、公法沿革、自主与不自主之国、新得地与定交界法、使

  • 时令类

    史部分类名目。记述诸如四时节序、农事、风俗等方面的史书。

  • 石楼臆编

    五卷。清周纶(生卒年不详)撰。周纶字膺垂,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康熙年官国于监学正。此书分吏、户、礼、兵、刑、工六门,又立五十九目。自汉至清,凡有关于六曹政事的内容,全都以类纪之。对于清初以来的

  • 长林四世弓冶集

    五卷。清林其茂(生卒年不详)编辑。其茂字培根,侯官(今福建)人。乾隆进士,知山阴县。著有《山阴集》、《归田遗草》等。此集为林其茂搜其家四世之诗合为此编。其中,林其茂曾祖父朴逸,字德子,顺治十七年(16

  • 吕氏春秋

    二十六卷。相传为秦吕不韦(?-前235年)撰。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吕氏春秋》有二十六篇。今本凡十二纪、八览、六论:纪所统子目、六十一、览所统子目六十三、论所统子目三十六,实一百六十篇。另外,《汉

  • 大小雅堂诗集

    附《冰蚕词》一卷。清承龄撰。承龄字子久,姓裕瑚鲁氏,满洲镶黄旗人,生卒年均不详。诸生、道光进士。官至贵州按察史。著有《大小雅堂诗集》不分卷。据此集《序》称:“伯大令仲渊侍御叔涵观察刊成遗集曰:《大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