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钟鼎字源

钟鼎字源

五卷。清汪立名(生卒年不详)编。立名号西亭,婺源(今属江西)人,官工部主事。此编成于康熙丙申(1716年),其自序称:“金石虽皆传自三代,而铭器与篆碑之文,不容相同,乃专采钟鼎文,依今韵编次为五卷。其石刻之类于铭款者,惟附录石鼓文,其他碑篆则皆不收。”汪氏虽知铸金刻石文字体制不同,但却不知钟鼎文中又有时代之分、音释之异与真伪之别。秦权秦斤之文字颇近小篆,汉镫汉壶之文字时参隶体,汪氏一概视为钟鼎文,混淆殊甚。欧阳修《集古录》所载晋姜毛伯诸鼎,杨南仲,刘攽训释不一,却不加考定是非。《啸堂集古录》所载《比干铜槃铭》,宋人皆斥其伪托,竟然一并载入。卷末所列二合、三合、四合之字,皆不注出典,尤无根据。统而观之,其书盖以《金石韵府》为主,又取《博古》、《考古》诸图参校之,所以不免有许多舛误。《四库提要》据河南巡抚采进本著录于《存目》中。

猜你喜欢

  • 真意堂文稿

    一卷。清姜宸英(见《湛园未定稿》条。)撰。姜宸英生平此本前有秦松龄序,言宸英奉纂修之命,治装北上时,编辑此集。其中均为中年作品。有一九八三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姜先生全集》(二函二十册)影印本。

  • 春秋备览

    二册。明魏谦吉(生卒年不详)撰。谦吉字槐川,柏乡(今河北柏乡)人,嘉靖戊戌(1538)进士,历官兵部右侍郎,赠都察院右都御史。该书《经义考》著录为二卷。书中不载经文,也不释全经,有所论说则分条胪列,而

  • 字类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清任大椿辑。是书《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未著录,不知何时何人所撰,亦未详其卷数。惟见《文选·咏怀诗》李善注引一则:“,小热皃。”《广韵》录其“”、

  • 龙泉师友遗稿合编

    十一种,二十五卷。清李树屏编。李树屏字小山,生卒年不详。丛书收其师李江、王晋之二人著作遗稿,汇刊行世。李、王二人同为直隶蓟州(今天津蓟县)人,清代学者,后同时偕隐蓟北穿方塔。李树屏搜辑二人遗稿计十一种

  • 可园文存

    十六卷。附《寿藻堂文集》二卷。陈作霖(1837-1920)撰。生平详见《可园诗存》(辞目)。陈作霖关心国事,工诗能文,尤擅骈体。其人本不欲以文自见,惟于乡邦文献,及一切有裨国计民生之重大者,必留意探讨

  • 文苑春秋

    四卷。明崔铣(1478-1541)撰。崔铣,字后渠,一字仲凫,亦字子钟。乐安(今属江西)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崔铣著述颇富,有《读易余言》、《恒词》等十余种,并行於世。此书所录,起汉高帝入关

  • 存信篇

    五卷。清沈佳撰。佳字昭嗣,号复斋,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康熙进士,初知湖广监利,调安化,卒于官。著有《明儒言行录》、《礼乐全书》、《明代人物考》、《复斋遗集》等。该书记永历时事,起隆武二年(1646)

  • 孙文恪集

    二十卷。《附录》一卷。明孙升(约1550前后在世)撰。孙升,字志高,余姚(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授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著有《孙文恪集》。本书系其子等所编。所收文十四卷、

  • 夷齐志

    六卷。明白瑜(生卒不详)撰。白瑜,字绍明,永平(今河北省卢龙县)人。明万历年间(1595)进士,官至刑部左侍郎,好谏诤。所撰《夷齐志》记伯夷、叔齐事迹,大体本张玭的《夷齐录》而有所增损,对伯夷、叔齐事

  • 宁化县志

    七卷,清祝文郁修,李世熊纂。祝文郁,曾任宁化县知县。李世熊,邑人。《宁化县志》康熙二十三年(1684)刻印。兹篇于建置沿革之利弊损益,反复阐明。有难明处,则加小注以释之。有关诗文分隶各门。艺文则只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