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重修襄垣县志

重修襄垣县志

①十卷。清袁良修,杨彬、刘纂。袁良字万贞,号利亭。山东禹城县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进士,四十二年(1703)任襄垣县知县。在任期,清廉自矢,爱民课士,惠恤有方,绅衿商民,会刻石记德,载入本志艺文志。按襄垣志旧无单本,仅附于明弘治八年知州马暾纂修《潞州志》后,至明隆庆间,方为创修,历数任知县始成,后经一百四十余年始有此书续补。《重修襄垣县志》康熙四十五年(1706)刻,五十年(1711)增刻本。全书十卷,分为:卷一舆地志:图绘、沿革、星野、疆域、里镇、风俗、物产;卷二建置志:城池、公署、官秩、街市、坛壝、桥梁、武备;卷三典礼志:儒学、礼典、公式、乡饮、宾兴;卷四食货志:户口、田赋、徭役;卷五官师志:封建、知县、县丞、主簿、教谕、训导、典史、驿丞、宦绩;卷六选举志:貤赠、家世、进士、举人、贡士、例贡、吏仕、武职;卷七人物志:乡贤、流寓、耆旧、孝义、节烈、仙释、方技;卷八形胜志:山川、井泉、古迹、庙貌、寺观、丘墓、城垒;卷九外纪志:祥瑞、灾祲、杂述;卷十艺文志:诏谕、世家列传、序、书、碑记、赋、七言古、乐府歌行、五言古、五言律、七言律、五言绝句、六言绝句、七言绝句、铭、赞。此编条目清晰,旁搜博采,大体称善。其特点有二,一是旧志在城池、公署内辄载碑记,山川、桥梁等内即载有诗文,类目混淆。此编则以碑记、诗文归艺文志,使条目清晰;二是沿革目中,旧志仅寥寥数行。襄邑为郡为州,由来茫然,此编特仿《史记》作年表,不致年代舛错,又使读者了若指掌。②八卷。清李廷芳修,徐珏、陈于廷纂。李廷芳字彤华,号鹤亭。四川长寿县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进士,原署江苏松江府川沙同知,实授赣榆县知县,乾隆四十四年(1705)调任襄垣知县。襄垣志书,据本志所载旧序,有隆庆间方为纫创修,其后有康熙四十五年知县袁良续修,此志为三修。《重修襄垣县志》乾隆四十七年(1782)刻本。此志基本承袭袁良志而作,纲举目张,体例严谨,堪备稽阅。其长有二,一是旧志体例行文,往往有疏舛之处,此编多为订正;二是旧志多谬踵舛,如慕容赤土剖心,石勒屠刘聪家等类,此编校訾列传,一一订正,或另为考辨,一人一事,必求其实而后止。此志尚有光绪六年(1880)增补重印本刊行于世。

猜你喜欢

  • 黔草

    二十一卷。明郭子章撰。郭子章,字相奎,号青螺,又自号衣生,江西泰和人。详见《粤草》条目(已著录)。是集自为一编,共二十一卷,乃其巡抚贵州时作。总目所题二十一卷,而第八卷分九子卷,第九、第十、第十一、第

  • 露书

    十四卷。明姚旅(生卒年不详)撰。姚旅,号园客,莆田(今福建省莆田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共十四卷,其中分核篇二,韵篇三,华篇、杂篇、迹篇、风篇、错篇、人篇、政篇、籁篇、谐篇、规篇、枝笔、异篇各一,

  • 柳州府志

    四十卷首一卷,清王锦修,吴光升纂。王锦,字纲斋,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人。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六年(1761)任广西右江道。吴光升,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乾隆六年(1741)举人,候选知县。旧

  • 清六朝御制诗文集

    一千一百三十二卷,附二卷,目录,一百三十卷。清奕訢(1832~1898)等奉敕编印。奕诉姓爱新觉罗氏,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元年(1851)封恭亲王。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陷北京,被任为全权大臣,与英

  • 吉凶服名用篇

    九卷。清孔广林撰。孔氏生平不详,著有《仪礼臆测》、《周官臆测》等。《吉凶服名用篇》系考据周代服制,兼论及秦汉以后服制的演变。孔广林认为:秦汉后服制与古有异,因之周朝的六服,汉儒已不能了解。故反复核对古

  • 夔州府志

    三十六卷首一卷,清恩成修,刘德荃纂。恩成,满洲举人,曾任夔州府知府。刘德荃,黄陂人,进士,曾任茂州知州。《夔州府志》道光七年(1827)刻本,此志词笔迂拙,繁而寡要。如学校志弁以小序,言昔昌黎伯韩文公

  • 寿世秘典

    十八卷。清丁其誉(生卒年不详)撰。丁其誉字蜚公,如皋(今江苏省如皋县)人。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官行人司行人。《寿世秘典》是丁其誉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是专为人的养生延寿而作,共分十二门,包括月览

  • 春秋元命苞

    二卷。清马国翰(详见《玉函山房辑佚失》)辑。《春秋元命苞》是《春秋纬》之一,又名《春秋纬元命苞》、《春秋元命包》,佚文保存较多,涉及到天地人三才,阐发五行更生、帝王迭兴、天人合一、天人相感之道,对于符

  • 笑岩集

    四卷。明代释德宝(1512-1581)撰。德宝,字笑岩。晚年居北京柳巷精舍,以禅道接引诸方学者。袾宏、真可、德清等都曾从他叩问禅要。所作《笑岩集》,亦称为《笑祖语录》,为语录体佛书。德宝录集平生学法所

  • 大衍索引

    三卷。宋末元初丁易东(详见《周易象义》)撰。本书专门研究大衍之数,论述五十及四十九变化之理。全书分三篇:一曰《原衍》,自“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以下,为图三十六以解之;二曰《翼衍》,自五十五数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