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诒经堂续经解

诒经堂续经解

一千四百三十六卷。清张金吾(1787-1829)编。张金吾字慎旃,一字月霄,昭文(今江苏常熟)人。张海鹏之侄,与同乡陈揆友善。少孤,天性聪颖。少时便好学古诗文,及长,读书于“照旷阁”藏书楼,便博览群书,学为考据,校《太平御览》诸书。嘉庆十四年(1809年),补博士弟子员,不久弃去。受同乡先儒钱谦益、汲古阁毛晋影响颇深,致力于藏书,研究校雠诸学,又潜心经术目录学。叔父张海鹏好收藏典籍,金吾特别注重金元两朝遗书的搜集,合先人旧藏,得八万余卷,藏于他的书屋“爱日精庐”之中。并撰《爱日精庐藏书志》四十卷,每著录一卷,先列版本,其次辑录各家文集、《经义考》、《小学考》、《全唐文》等书中有关序跋识语,然后汇辑所得、各为题解。并依《四库全书总目》体例,对四库未收之书也按类增入。所增著作的时代及作者以阴文刻入加以区别。此书的体例为后来众多的书志所仿效。尝因列朝文苑,唯有金代书籍散佚最多,所以广为搜集十二年,编成《金文最》一百二十卷。采宋元以来经说八十余种,手订《诒经堂续经解》一千四百三十六卷,以补《通志堂经解》之缺。其“诒经堂”、“诗史阁”、“求旧书庄”诸处,藏古今书卷甚多,张金吾并延请学者黄廷鉴专为抄书,校书。撰《释冕》、《释弁》、《释龟》、《广释名》、《五经博士考》、《十七史引经考》、《白虎通注》等书,共二百余卷。经学的研究,以清代为盛,纳兰性德编辑的《通志堂经解》实为经学之集大成。纵观宋元以来诸家说经,放失较多,张金吾一方面拿出家藏密帙,又传抄文澜阁于经学研究有着重要参考价值的著作八十余种,仿照《通志堂经解》体例,编辑《诒经堂续经解》一千四百三十六卷。汇辑唐、宋、元、明时期之书,先有《通志堂经解》,次有钱仪吉《经苑》。张金吾对先儒解经之书搜辑无遗,灿然大备,可惜未能刊刻。民国初年,此书稿本为商务印书馆所得,藏于涵芬楼。1932年楼毁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此书散佚。目录:宋邵伯温《易学辨惑》一卷,宋李光《读易评说》十卷,宋郑刚中《周易窥余》十五卷,宋都絜《易变体义》十二卷,宋林栗《周易经解集解》三十六卷,宋吕祖谦《周易系辞精义》二卷,宋冯椅《原斋易学》五十二卷,宋易祓《周易总义》二十卷,宋魏了翁《周易要义》十卷,宋李杞《周易详解》十六卷,宋俞琬《读易举要》四卷,宋丁易东《周易象义》十六卷,元吴澂《易纂言外翼》八卷,元宝巴《周易原旨》八卷,元龙仁夫《周易集传》八卷,元解蒙《易精蕴大义》十二卷,元曾贯《易学变通》六卷,元赵汸《周易文铨》四卷,宋耿南仲《周易经义周易讲义》十卷,宋程大昌《禹贡山川地理图》二卷,宋黄伦《尚书精义》五十卷(缺四十六至五十卷),宋史浩《尚书讲义》二十卷(缺一卷至六卷),宋袁燮《絜斋家塾书抄》十二卷,宋金履祥《尚书注残本》六卷(缺六卷),元许谦《读书丛说》六卷,元邹季友《尚书蔡传音释》六卷,明黄谏《书传集解》十二卷,元张仲实《书经识余》二十五卷、《尚书讲义》一卷,元马道实《尚书疏义》六卷,宋杨简《慈湖诗传》二十卷,宋段昌武《毛诗集解》三十卷(缺二十二、二十三卷、二十六卷至三十卷),宋林《毛诗讲义》十二卷,宋刘克《刘氏诗说》十二卷,元胡一桂《诗传附录纂疏》二十卷(缺一卷至三卷,九卷至十二卷),元罗复《诗集传音释》(缺四卷至二十卷),元刘玉汝《非诗辨志诗缵绪》十八卷,元梁寅《诗演义》下五卷(缺五卷至十卷),元吴简《诗义》,元梁益《诗传旁通》十五卷(缺四卷至十五卷),清吴廷华《周礼疑义》四十四卷(缺四卷至二十八卷),宋王昭禹《周礼详解》四十卷,宋易祓《周官总义》三十卷(缺一卷至九卷,十八卷至二十七卷),宋陈友仁《周礼集说》十二卷,元毛应龙《礼记折衷》三卷,《周官集传》十六卷,郑宗颜《周礼讲义》一卷,《仪礼录》五十卷(缺十六卷至二十卷,二十五卷至二十七卷,三十二卷至三十七卷),宋魏了翁《仪礼要义》五十卷(缺三十八卷至四十四卷),宋车垓《内外服制通释》七卷,清吴廷华《仪礼疑义》五十卷(缺三十八、三十九卷),宋张虙《月令解》十二卷,清吴廷华《礼记疑义》七十二卷(缺),清杭世骏《续礼记集说》一百卷(缺)。唐杨士勋《春秋穀梁疏残本》七卷,唐陆淳《春秋集传纂例》,宋张大亨《春秋五礼例宗》十卷,宋叶梦得《春秋谳》二十二卷(缺),宋吕祖谦《春秋左氏传续说》十二卷(缺四卷至八卷),《左氏博义》二十五卷,《春秋外纪》九十卷,《春秋讲义》四卷,宋张洽《春秋集传》二十六卷(缺十八卷至二十卷,二十三卷至二十六卷),元俞师鲁《春秋说》三十卷,元吴徵《春秋纂言》十二卷、总例二卷(《纂言》缺十一、十二卷),元程端学《春秋三传辨疑》二十卷,元王元杰《春秋谳义足本》十二卷,元胡元质《左氏摘奇》十二卷,宋吕祖谦《左传类编》六卷(缺纲领中十四至末卷),元汪克宽《春秋纂疏》(缺),宋陈祥道《论语全解》十卷,宋张九成《孟子传》三十卷(缺第三十卷),宋余允父《尊孟辨》三十卷、《续辨》二卷、《别录》一卷,宋袁甫《蒙斋中庸讲义》四卷,元萧镒《大学中庸解》二卷、《四书侍问》二十二卷,元程逢午《中庸讲义》三卷,宋陈仪之《论语讲义》二卷,金王若虚《论语辨惑》五卷,明项霦《孝经述注》一卷,宋黄仲元《六经四书讲稿》六卷,张伯文《九经疑难残本》四卷,宋李石《方舟经说》六卷,金王若虚《经裨》十二卷、《通志堂经解补阙》一卷、《五经辨或》二卷。

猜你喜欢

  • 宋诗删

    二十五卷。清顾贞观(1637-?)编。顾贞观字远平,一字华峰,号梁汾,江苏无锡(属今江苏)人。康熙五年(1666)举人,官内阁中书。与吴兆骞为友,齐名。康熙十五年(1676)馆于宰相纳兰明珠家,与其子

  • 海忠介年谱

    一卷。清王国宪编撰。作者生卒年及事迹不详。该谱记明朝海瑞事实。海瑞字刚峰,广东琼山人,嘉靖举人,官至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卒谥忠介。谱中录文过多。现存稿本。

  • 嵩阳学凡

    六卷。清代景日昣撰。景日昣字东阳,登封(今属河南)人,康熙进士,官至户部侍郎,著有《说嵩》、《嵩岳庙史》等书。全书依据《大学》中的八条目分八类目,每类目下又分出子目至数百条,每条目下摘列了诸儒家的语录

  • 西泠怀古集

    十卷。清陈文述(1777-1843)撰。作者生平见《西泠闺咏》。他晚年悟道,遁入空门,西湖所以名甲天下者,不独以水秀山明,更因名人遗踪甚盛。自帝尧时之许由,西汉之东方朔,唐之白乐天,宋之苏东坡,郭祥正

  • 礼记疏长编残本

    一卷。无撰人姓氏。是书仅存《礼记·大题》一节,《曲礼曰》一条。《礼记·大题》下,首先引孔颖达《正义》,次录陆德明《音义》,次录《四库全书总目》按语,次录朱彬《礼记训篡》序,次录姚姬传《礼记说》。由此可

  • 佛祖宗派世谱

    八卷。清代释悟进(1612-1673)撰。悟进生平事迹不详。《佛祖宗派世谱》一书,为佛教灯录体中的谱谍类灯录,成书于顺治十一年(1654)。内容分为:佛祖正脉至诸祖旁出一卷(卷一),南岳至沩仰一卷(卷

  • 掖垣题稿

    三卷。明顾九思撰。顾九思字与睿,长洲(今属江苏苏州市)人。隆庆进士,曾任丰城知县。以治行第一提拔为户科给事中。官至通政司右通政。《掖坦题稿》为作者任给事中所上奏疏,多切军国大计。其中在户科有一篇,在礼

  • 何博士备论

    二卷。宋何去非撰。何去非字正通,福建浦城人,生卒年不详。据《宋史翼·文苑传》载,累举进士不第,元丰五年以特奏名廷试。考官曾巩称其所论用兵之要,非通儒硕学不能及。神宗览而异之,后数日神宗御集英殿赐第。除

  • 此山先生诗集

    十卷。元周权撰。权字衡之,号此山。生卒年不详。处州(今浙江丽水)人。曾游京师,有诗名。与赵孟頫、虞集、揭傒斯、欧阳玄相唱和。此集为陈旅编定,袁桷、欧阳玄为序,揭傒斯作跋。玄序称其无险劲之词而有深长之味

  • 嘉谷山房诗草

    四卷。清张君玉撰。张君玉字嘉谷、号麓湄,广东英德人。生卒年不详。贡生。是诗草有:《登五层楼》、《春日闲咏》等篇章;诗体分五言、七言。该书为清同治间刻柳堂师友诗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