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孔注辨伪
二卷。清沈涛(生卒年不详)撰。涛字西雍,浙江嘉兴人。嘉庆十五年(1810)进士。著有《匏庐箸书》。丁晏曾注《论语孔注证伪》四卷,其称所传《孔氏书传》、《论语孔注》皆系王肃伪作。沈涛以孔注散见于集解中,便指为丁晏所伪撰,虽较近理,亦是臆断。沈列出五证来说明是丁晏的伪作,虽持之有故,但其中也有强为辨驳之处,尚欠公允。《论语集解》非何晏一人所传,梁皇侃《义疏》载奏进《论语集解》序中共有孙邕、郑冲、曹义、荀、何晏等五人。只以晏思难郑而伪撰孔注,罪其一人,有失公允。该书有道光刻本。
二卷。清沈涛(生卒年不详)撰。涛字西雍,浙江嘉兴人。嘉庆十五年(1810)进士。著有《匏庐箸书》。丁晏曾注《论语孔注证伪》四卷,其称所传《孔氏书传》、《论语孔注》皆系王肃伪作。沈涛以孔注散见于集解中,便指为丁晏所伪撰,虽较近理,亦是臆断。沈列出五证来说明是丁晏的伪作,虽持之有故,但其中也有强为辨驳之处,尚欠公允。《论语集解》非何晏一人所传,梁皇侃《义疏》载奏进《论语集解》序中共有孙邕、郑冲、曹义、荀、何晏等五人。只以晏思难郑而伪撰孔注,罪其一人,有失公允。该书有道光刻本。
十八种,一百五十七卷。清孙錤、孙澍编辑。孙錤字野史,自号独学生,又号岷阳大布衣,蜀郫县(今属四川成都市)人。嘉庆时为国学生,但不事举业,与其弟孙澍构古棠书屋,闭门联榻,扬榷古今,不问外事。其为文力求奇
七十卷。又名《性理大全》。明胡广(1370-1418)等奉敕编辑。胡广字光大,号晃庵,吉水(今属江西)人。建文进士,授修撰,赐名靖。因迎朱棣兵入南京,复名广。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甚得明成
二卷。南宋陈槱(生卒年不详)撰。陈槱,陈几之孙,长乐(今福建福州)人。绍熙元年(1190)进士。其余仕履事迹不详。此书卷末有至正七年(1347)王东(一作王柬)跋,谓作者发明古今碑刻及翰墨诸法,附以文
四卷。明顾起纶(约1566年前后在世)撰。顾起纶,字更生,号元名,江苏无锡人。生卒年不详。官广西郁林州州判。是集为起纶在郁林时所作。前二卷皆游览诗。三四卷名感知篇,凡其所相知者,均为其赋一诗,并附以小
一卷。自署天畸人。其生平、事迹不详。该书初成于天启甲子(1624),修订于崇祯辛未(1631)。仿《史记·诸侯年表》体例,以年为经,以国为纬,各记载其大事。但较为丛杂、凌乱。今辽宁省图书馆藏有明抄本。
八卷。明朱谋撰。谋事迹详见《周易通》。是书所记,始于盘古,迄于有虞,提纲纪事,而杂引诸书以为目,叙述简略,多荒诞之说,不足作为信史,谋一生著述颇丰,多至一百余种,但今不尽传。
六十卷。明王邦直(生卒年不详)撰。王邦直字子鱼,即墨(今属山东)人。曾任盐山县县丞。该书以卦气定律吕,推步以《太元经》为准,分寸以《吕氏春秋》为准。所以其主旨依据李文利的黄钟三寸九分之说。是书援引浩繁
二卷。清世祖撰。清世祖即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此书大都是从诸家经典、成语中摘录的所谓“劝善格言”,尤其以宋代的《太上感应灵篇》中所摘的语句居多,共二百六十六条,如“勿以小善不足以为福而
七十四卷。清姚鼐(1731-1815)选编。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曾任四库全书纂修官。后主讲各书院。人称惜抱先生,为桐城派散文代表作家。此书选录先秦屈原至清代方苞、刘大
二卷。宋高晦叟撰。高晦叟的字里,生卒年均不详,其生平仕履情况亦无可考。此书所记上自宋太祖,下及宋哲宗时事,书中关于朝廷典章制度沿革,名人掌故,士大夫言行,认为可资后世借鉴者,皆随其所闻见分条载录。某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