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钟斗集
五卷。明许獬(约1616年前后在世)撰。许獬,字子逊,同安(福建厦门)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著有《八经类集》,已著录。该集共五卷,多为应俗之作。人称:“馆课又居其强半。盖明自正、嘉以后,甲科愈重,儒者率殚心制义,而不复用意于古文词。许獬登弟宦成,精华已竭,乃出余力以为之,故根柢不深,去古日远。况獬之制义,论者已有异议。则漫为古调,其所造可知。”有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五卷。明许獬(约1616年前后在世)撰。许獬,字子逊,同安(福建厦门)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著有《八经类集》,已著录。该集共五卷,多为应俗之作。人称:“馆课又居其强半。盖明自正、嘉以后,甲科愈重,儒者率殚心制义,而不复用意于古文词。许獬登弟宦成,精华已竭,乃出余力以为之,故根柢不深,去古日远。况獬之制义,论者已有异议。则漫为古调,其所造可知。”有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一卷。清刘书年撰。书年字仙石,河北献县人。此书共三十六条。其中如“献犧”一条,谓犧尊为牛形,角尊则为象形。犧音羲,献音宪,各读其本字,其义自明。司尊彝变犧为献者,朝践乃始献之礼。由于祀事始于献,故曰献
一百卷。欧阳修(1007-1092)等奉敕撰。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杰出文学家。天圣八年(1030)甲科进士。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熙宁初,对王
三十卷。明刘俨(1394-1457)撰。刘俨字宣化,号时雨,吉水(江西吉水县)人。明正统七年(1442)进士第一名,授修撰,累官至太常寺少卿兼侍读学士。著有《刘文介公集》。是集凡三十卷。策、表、讲章为
六卷。清末张卫邦辑。卫邦字佛颠,湖南益阳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布衣。此书卷首有王德基撰墓志铭。全书言《周易》二卷,《尚书》《诗经》《春秋》《礼记》各一卷。《周易》之上卷,全录《日知录》说;下卷,全录
六卷。清杨寿昌刻苏东坡书。杨寿昌字保初,四川成都人,光绪十八年(1892)知黄冈县。以黄州为苏东坡旧游之地,于是刻其书。杨守敬为之鉴定。先刻成四卷,又续刻二卷,多取自《三希堂》、《观海堂》等帖。按其自
一卷。原题方瀛等撰。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作徐灵府撰。徐灵府,字名征,自号默希子,钱塘(今杭州)人。唐道士。元和十年,自衡岳移居台岭。此书则成于宝历初年。《天台山记》古逸丛书本,共一卷。其谓天台山即桐
一卷。清方东树撰。方氏刊行了《汉学商兑》之后,又续有所获,有的可与本条相发明,应该补入,又有的前说偶误,后来发觉了,应当改正。于是写成此书。题道光戊戌,距前书刊行已有七年。其所持论,比前书更为激烈。例
一卷。清顾炎武(1613-1682)著。顾炎武原名继绅,更名绛,字忠靖。弘光时改名炎武,字宁人,曾自署蒋山佣、圭年等,世称“亭林先生”。昆山(今属江苏)人。曾参与“复社”及反清活动。工诗文,于国家典制
一卷。清黄惟恭撰。黄惟恭字偶庄,安徽六安人。此书卷首有杨怿曾、梅冲、廖大闻三人之序。书中每篇各自为说,且不分今、古文。对于《尚书》中的《太甲》、《盘庚》、《说命》、《泰誓》,过去都分为三篇的,黄惟恭都
十二卷。清孔广陶辑此帖始刻于同治五年(1866年),刻成于光绪六年(1880)。所收从隋唐至清代书人,以及其先人遗墨。嘉庆、道光年间,叶云谷、叶蔗田兄弟以所藏名迹勒石,贮于耕霞馆,未成帖而石归孔氏,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