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见素文集

见素文集

二十八卷。《奏疏》七卷。《续集》十二卷。明林俊(1452-1527)撰。林俊,字待用,号见素,莆田(今属福建)人。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李东阳亟称之,谓其“当以文名世”,官至刑部尚书。林俊为官清廉忠勇,他抚江右,则抗逆臣,抚西蜀,则平巨寇,是弘治、正德年间的名臣。遭贬再起之后,仍不畏权势,公平持正。著有《见素西征集》。其文集初刻于正德元年(1506),集前有张羽序。嘉靖十五年(1536)除新刊刻文集外,又增刻续集,多为林俊晚年所作诗文。但文集、续集两版俱毁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该集为万历十三年(1585)林俊之孙林则祖、林大黼所刊刻。包括文集二十八卷、奏疏七卷、续集十二卷,由于其孙未见到诗集刻本,故本集也未收入林俊的诗集。林俊为文,体裁风格不一,大都奇崛博奥,不沿袭台阁之风。其奏议分两曹、外台、西征、起辅、新政、秋台六稿,无不委曲详尽,通达事机,平生经略,可见其大概。其诗多学山谷、后山两家,隐涩之词颇多,但风格却能远俗。杨一清曾评论说:“见素诗宗子美,晚乃出入黄山谷、陈无己间。初视之,若有隐涩语,久而咀嚼,悠然有余味焉。”该集有《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无竞先生诗

    三卷。清吴鸿纶撰。吴鸿纶字儒钦,号无竞,江苏常熟人。生卒年不详。吴鸿纶世为望族,少承家学,却屡试不第,平生以文字抒怀,至老不倦。吴鸿纶为诗风格峻拔,由纤丽而日渐淡泊,自认为诗得力于“淡”字。如集中《冬

  • 由拳集

    二十三卷。明屠隆(1542-1605)撰。屠隆,字长卿、纬真,号赤水、鸿苞居士。鄞县(今浙江宁波市)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除颖上知县,调任青浦知县,迁礼部主事,遭人诬谄,罢官归家,遨游吴越间,

  • 韩五泉诗集

    四卷。《附录》二卷。明韩邦靖(1488-1523)撰。韩邦靖生平详见《朝邑县志》(辞目)。本集乃其兄韩邦奇所编。共四卷。并以《志传》二卷附录于后。现存有嘉靖十六年(1537)赵伯一刻本,有嘉靖十九年(

  • 语录

    十九卷。清世宗(1678-1735)御撰。世宗,姓爱新觉罗,字胤祯。清代皇帝,年号雍正。1722至1735年在位。清圣祖即康熙第四子,初封为雍亲王。世宗雍正皇帝对佛教怀有特殊的感情,他推崇佛教的目的旨

  • 经济录

    二卷。明张炼(生卒年不详)撰。张炼,字伯纯,武功(今属陕西省)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官至湖广按察司佥事。著有《经济录》、《太乙诗集》等。此书共分上、下二卷,上卷论述捍御西北少数民族之计,皆

  • 南台备要

    本名《南台备记》,《永乐大典》辑录时作《南台备要》。元代政书。元刘孟琛等编撰。成书于顺帝至正三年(1343)。记载世祖至元年间至顺帝至正年间江南诸道行御史台的有关典章制度,叙述了一些社会经济和农民起义

  • 离骚启蒙

    一卷。清端木埰(生卒年不详)撰。此为端木氏刊巾箱本《楚辞》的附录,不采用传统的随文注释方法,而是单独成篇的述评《离骚》的文字。全文697字(标题不计),主要说明《离骚》一诗各节内容,揭示作者用意,并照

  • 玉堂杂记

    三卷。宋周必大(1126-1204)撰。周必大,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字子充,一字弘道,号平园老叟。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中博学宏词。授徽州司户参军。孝宗时任起居郎,迁权中书舍人。历枢

  • 群碧楼善本书录

    六卷。《寒瘦山房鬻存善本书目》七卷。清邓邦述撰。民国十六年(1927),邓氏将所藏图书售与中央研究院,仅存其目。此二目皆首列书名、卷数,次为撰者时代、姓名,宋元刊本记其行格字数、藏书印记,书末间有编者

  • 万年县志

    ①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张宗裕等修,胡大镛等纂。张宗裕,字问樵,广东南海人,附监生出身,官实录馆誊录议叙,道光三年(1823)任万年县知县。此志为道光二年(1822)知县周履祥开局始修,继经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