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西征集

西征集

无卷数 明林俊(1452-1527)撰。林俊,字待用,号见素,莆田(今属福建)人。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累官至工部尚书。著有《见素文集》。林俊曾巡抚湖广,后改四川,平定蓝、鄢之乱。是集即俊平乱时所作,因以“西征”名集。集中凡诗一百〇二首,跋文二篇,赋一首,书信二十三通,祭文二十四篇,序四篇,记五篇。集末附载戴锦所撰《西征传》,备述靖乱始末。明杨石淙评林俊诗称其“诗宗唐杜,晚乃出入黄山谷、陈无己间。初视之若有隐涩语,久而咀嚼悠然,有余味焉”。可见其诗在当时已小有名声,而其西征中于沿途风土人情、名山大川多有记述、吟咏,亦对了解当时四川一带地理民情有一定参考价值。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猜你喜欢

  • 禹贡正解

    不分卷。清朱镇撰。朱镇字生白,江苏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此书共参考了三十多种书,朱镇对于有异说的问题,只审定其中一说,以便节约篇幅,便于初学者阅读,但这种择定方式颇为不易。朱镇在“凡例”中说:“篇

  • 论语古解

    十卷。清梁廷楠(1796-1861)撰。廷楠字章冉,广东顺德人。官至澄海县训导。清史学家、戏曲家。精于史部,有《南汉书》、《金石称例》、《论语古解》、《粤海关志》、《海国四说》、《夷氛闻记》等。擅长戏

  • 四书大全要言

    六卷。清刘源洁撰。源洁字一六,河南新乡人。顺治五年(1648)举人,撰有《语录目谱》、《石居文集》、《学古录》诸书。其学出于孙奇逢,且笃守程朱之旨。《四书》之学,集大成者为朱子,《四书章句》网罗汉宋诸

  • 竹书纪年校补

    二卷。清张宗泰撰。宗泰字登封,号筠岩,甘泉(今属陕西)人。乾隆拔贡生,以知县用,历官天长县、合肥县教谕。其人笃志著述,有《周官尔雅注疏正误》、《孟子七篇诸国年表》、《竹书纪年校补》等。该书据《水经注》

  • 鹤归来

    清瞿颉撰。瞿颉,生卒年不详。此剧根据《明史·瞿式耜传》与瞿昌文《粤行纪事》编写。作者为瞿式耜后裔。主要写南明瞿式耜驻守桂林,力抗清兵,终战败。清靖南王孔有德想诱降瞿式耜,遭到瞿式耜的拒绝。孔有德便将瞿

  • 扬城殉难续录

    三卷。清末郑章云(生卒年不详)辑。章云字士烺,扬州人。该书继刘孟瞻、吴熙载所集《扬城殉难录》而作,记太平天国战事中扬州死难之人。始于咸丰三年(1853年)扬州城被攻陷,上中卷为官吏、士绅,下卷则为妇女

  • 资治通鉴补

    二百九十四卷。明末清初严衍(1575-1645)撰。衍字永思,一字午庭,嘉定(今属上海市)人。万历中,补县学生,博通史学,四十一岁始肆力于《资治通鉴》,毕三十年之力始成此书。以十七史为主,亦间及它书,

  • 填词名解

    四卷。清毛先舒(1620-1688)撰。毛先舒字稚黄,一名骙,字驰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即能诗,与陆圻、柴绍炳、吴百朋等人相倡和,时称“西泠十子”。著有《声韵丛说》、《思古堂十四种书》等。本书主

  • 南华模象记

    八卷。清张世荦(生卒年不详)撰。张世荦,字无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乾隆九年甲子(1744)举人。撰有《南华模象记》八卷。清人注解《庄子》者,有的引《庄子》以释佛理,有的则以佛家之说释解《庄子》。

  • 清诗铎

    (原名《国朝诗铎》),二十六卷。清张应昌(1790-1874)编选。张应昌,字仲甫,号寄庵。浙江归安(今湖州市)人,后改籍钱塘(今杭州市)。嘉庆举人,官内阁中书舍人。著有《彝寿轩诗钞》、《烟波渔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