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衡阳县志

衡阳县志

①四十卷,首一卷。清阎肇烺等修,马倚元等纂。阎肇烺,昌乐人,曾任衡阳县知县。马倚元,邑人,曾任广东钦州知州、翰林院庶吉士。衡阳县志,康熙年间曾两修,雍正年间再修,至乾隆年间知县陶易则已四修。此志则续陶志而作。《衡阳县志》嘉庆二十五年(1820)刻本,共四十卷首一卷,卷首曰序例、目录等。分为:卷一,舆图。卷二,星野。卷三,建置、沿革。卷四,疆域、形势。卷五,山川。卷六,津梁。卷七,城池。卷八,户口。卷九,田赋。卷十,物产。卷十一,风俗。卷十二,公署。卷十三,职官。卷十四,名宦。卷十五,盐法。卷十六,蠲政。卷十七,学校。卷十八,典礼。卷十九,兵制。卷二十,驿传。卷二十一,武功。卷二十二,选举。卷二十三,封荫。卷二十四,祠庙。卷二十五,古迹。卷二十六,藩封。卷二十七,故宫。卷二十八,冢墓。卷二十九,人物。卷三十,隐逸。卷三十一,流寓。卷三十二,列女。卷三十三,方技。卷三十四,仙释。卷三十五,祥异。卷三十六,金石。卷三十七,典籍。卷三十八,艺文。卷三十九,僭窃。卷四十,杂识。此志星野、建置、疆域、田赋各门,纪载均极翔实可观。又如金石之碑记,典籍之书目,艺文之诗赋,采辑亦宏富靡遗。然此志文笔简陋,无足称述。② 十二卷。清罗庆芗修,彭玉麟等纂。罗庆芗,大兴(今北京大兴县)人,曾任衡阳县知县。彭玉麟,(1816-1890),麟又作麐,字雪琴,邑人。咸丰三年(1853)从曾国藩创湘军水师,任营官。次年率水师在湘潭战胜太平军,以知县用。后配合陆军攻陷兵州、武汉、田家镇,升同知,以知府记名。湖口战役中,所部被太平军击溃。五年重建内湖水师,擢广东惠潮嘉道。后参加围攻九江、安庆,加布政使衔。十一年攻陷湖北孝感,晋广东按察使,又陷黄州,擢安徽巡抚。同治元年(1862)任水师提督,东下围天京(今南京)。天京陷落后,加太子少保。四年命筹商水师善后事宜。七年会同曾国藩奏定长江水师营制。十一年命巡阅沿江水师。光绪七年(1881)令署两江总督,九年令署兵部尚书,均已衰病辞。《衡阳县志》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此志搜采宏富,图表精审,邑志中不多见。

猜你喜欢

  • 复初堂文集

    八卷,诗集一卷;二集,八种不分卷,十二册。清萧彝撰。萧彝字伯常,初名光甫,字朗初,睢州(今河南睢县)人。光绪二十六年优贡。治义理之学,兼为文章。撰著有《复初堂文集》八卷《诗集》一卷,石印刊行。第二集收

  • 仪礼汇说

    十七卷。清焦以恕撰。以恕江苏金山县(今属上海)人,官至淮安府训导。书有叶承拜序及焦氏自跋。自跋称:“寂从诵阅之余,先为顺文诠释,一遵《义疏》,名曰《便读》。旋取诸儒之说,自《注疏》及《义疏》引用诸条,

  • 春秋图表

    一卷。清廖平(详见《四益易说》)撰。作者认为周公为古学,孔子为今学;《周礼》为古学,《王制》为今学。《王制》是改制之书,为《春秋》的别传;《春秋》本为改制而作,不与古礼合;《王制》为今文之祖。于是作《

  • 张勇烈公行状

    一卷。清钱鼎铭撰。鼎铭,清末叶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此状述张树珊事迹。树珊字海柯,安徽合肥人,两广总督张树声之弟,官至广西右江镇总兵,列淮军猛将。卒后赠太子少保卫,谥勇烈,年四十一。状首有国史列传。现

  • 涉史随笔

    一卷,南宋葛洪(?-1237)撰。葛洪字容父,自号蟠室老人,婺州东阳(今属浙江)人,淳熙十一年(1184),曾从吕祖谦学,历官尚书员外郎,上疏乞请严饬将帅、整军图治。嘉定中,累宫工部员外郎兼权枢密院检

  • 延身益寿论

    一卷。英国爱凡司(生卒年不详)撰,英国傅兰雅(详见《化学卫生论》)译。此书论及人老之故和天然之死、人老死及质之根源、如何饮食以致延年、人与动植物益寿之案、人生免病之法,益寿可用之药,最后为结论。此书立

  • 四书讲义

    十一卷。清王元启(1714-1786)撰。元启字宋贤,号惺斋,浙江嘉兴人。清学者,历算家。著有《惺斋杂著》、《勾股衍》等。是书卷首有自序,章次为《大学》一卷、《中庸》四卷、《论语》三卷、补一卷、《孟子

  • 岭南名胜记

    十三卷。清陈兰芝撰。陈兰芝,字拂霞。广东香山人。《岭南名胜记》清刻本。共十三卷。首白云山记,次海珠记,次灵洲山记,次崖山记,次南海庙志,次浮邱山记,次西樵山记,次海幢志,次澳门记,次石门记,次飞来寺记

  • 镇平世系记

    二卷。明朱睦撰。睦生平事迹见《易学识遗》条。朱睦乃明宗室后裔,永乐元年(1403),封周定王第八子有扩为镇平王,睦即为朱有扩之六世孙,因明代皇族谱系在正德以后大多比较简略,故睦遂纂述有爌以下共八世支脉

  • 北边事迹

    一卷。明王琼撰。王琼,山西太原人。事具《明史》本传。此书是嘉靖初总督三边军务时,广集历代守边得失、及己所条画奏疏,合为一书,曰《北边事迹》。书中主张花马池一路三百里,及环县至兰州八百里,皆筑墙掘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