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溪遗草
一卷。清蒋麟昌(约1718-1744)撰。蒋麟昌字静存,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生卒年均不详。乾隆四年(1739)进士,官翰林院编修。麟昌工诗。年二十二岁而卒。是集为蒋麟昌诗遗集。系由其父蒋炳所刻。然集中仅存诗数十篇。因其早逝,故诗风未成,诗名不显。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一卷。清蒋麟昌(约1718-1744)撰。蒋麟昌字静存,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生卒年均不详。乾隆四年(1739)进士,官翰林院编修。麟昌工诗。年二十二岁而卒。是集为蒋麟昌诗遗集。系由其父蒋炳所刻。然集中仅存诗数十篇。因其早逝,故诗风未成,诗名不显。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三十卷。宋王禹偁(954-1001)撰。王禹偁,北宋文学家、诗人。字元之,巨野(今属山东)人。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官至右拾遗。以刚直敢言著称,曾上疏请减百官奉禄,节约开支,减轻刑罚。后屡以事贬
一卷。民国陈寅恪(1890-1969)撰。支愍度,晋成帝时人。他首倡心无义,又是当时格义与合本潮流中的代表。《支愍度学说考》一书,共分有六节:即计分材料,何谓心无义,心无义与格义之关系,心无义之传授,
二十二卷。无撰者名姓。但题宋人。然此书第二十一卷中引罗洪先、陈献章之语,似为明代作品。其书皆以养浩生问,丹庭真人答的形式贯穿始终。分《却病》、《延年》、《成真》、《了道》四部。论述吐纳之法,兼及容成之
六卷。明林烃(约1575年前后在世)撰。林烃,字贞耀,福建闽县(今福州)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尚书。事迹见《明史·林瀚传》。著有《覆瓿草》。是集。凡六卷。首有王稚登
一卷。晋范宁撰,清马国翰辑。该书《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卷,《旧唐书·经籍志》及《新唐书·艺文志》不著录,久已亡佚。不知蒲叔元为何人,据辑本文义推断,当是与范宁同时的治《穀梁传》的学者,蒲叔元对《穀梁传
八卷。明程达(生卒年不详)撰。程达,字顺甫,清江(今江西省清江县)人。明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官至漳泉兵备道。此书取先哲格言善行,分类编次,共八卷,分六十个子目,体例割裂冗杂,颇无伦次。《凡例》
二卷。明陈伯陶撰。伯陶字子兰,东莞人,进士出身,官至江苏提学使。清入关后,不复出,居于九龙,因号九龙真逸。该书原题即为九龙真逸撰。明末袁崇焕、陈策、苏观生、张家玉、陈象明等五人,或以间死,或殉节,或战
三卷。明毛晋编。毛晋生平详见《二家宫词》辞目。有《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广要》已著录。是书收入唐代王建、二蜀花蕊夫人,宋代王圭宫词各一百首。以人分卷。“宫词”格为王建所创,即描写宫闱题材的七言绝句。其旧刻
四卷。董谷士、董炳文撰。董谷士,字农山,乌程(今浙江吴兴)人。董炳文,字霞山,谷士弟。兄弟二人,清前期人。书前潘耒序,交待了该书的原委。董氏兄弟本欲编纂类书,分天、地、人、物四部,名以“古今类传”。其
十六卷,首一卷。清陈昶修,王大信等纂。陈昶,浙江人,出身举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任三河知县。王大信,江南人。三河县志创修于明代,后散佚,乾隆二十一年陈昶继任知县后,着手史料的搜集考订,二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