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谱
三卷。旧本题朴静子撰。朴静子,生平事迹均不详。著有《茶花谱》一书。是书前有康熙己亥(1719)自序一篇,称此书是其在漳州为官时所作。认为茶花以闽南为最多,但尤以日本洋种最为有名。是书上卷为花品,记载四十三种不同品类的茶花,文字冷峭,语意抹糊,很难理解其意。中卷为咏花之作,收载七言绝句共六十七首。下卷主要记载茶花种植的各种方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据两淮盐政采进本列为存目。
三卷。旧本题朴静子撰。朴静子,生平事迹均不详。著有《茶花谱》一书。是书前有康熙己亥(1719)自序一篇,称此书是其在漳州为官时所作。认为茶花以闽南为最多,但尤以日本洋种最为有名。是书上卷为花品,记载四十三种不同品类的茶花,文字冷峭,语意抹糊,很难理解其意。中卷为咏花之作,收载七言绝句共六十七首。下卷主要记载茶花种植的各种方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据两淮盐政采进本列为存目。
见《类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
十卷。清沈志礼撰。沈志礼字范先,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官至广东按察使。生卒年不详。本书原为会稽人印君素初编,张噩续纂,均未成书。沈志礼乃据旧志重辑撰成。东汉会稽孝女曹娥事迹,三国魏邯郸淳所撰《曹娥碑》
十五卷。明徐熥(约1580-约637)撰。徐熥,字惟和,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人。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著有《幔亭诗集》。是集为陈荐夫所辑,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由
八卷。明陈怡编。陈怡,吴县(今属江苏)人,生平仕履不详。其祖父陈祚,字永锡,永乐进士,授河南布政司参议,因事落职。洪熙初年,起为监察御史,终于福建按察司佥事。陈祚在诸官任内,很有清直之声。为旌扬其祖的
①十八卷首一卷,清张奉书纂修。张奉书,江苏人,曾任新都县知县。新都县旧无志,乾隆初陈铦肇修,然草创未及授梓。嘉庆年间亦曾纂修志书一部,然仓促盈帙,以应檄取,实可谓漏脱讹夺之作。张奉书任县令后,旁搜博采
一卷。清马国翰辑。所辑《仪礼·大射仪》文七十五字,与今本相同。近世出土的熹平石经数百石,《仪礼》各篇大体可见,其中与今本不同的很多。吴兴徐鸿宝所藏新出《大射仪》一石十二字,恰在此碑之下。只是此石“媵爵
无卷数。清徐步瀛撰。徐步瀛又名业煌。字有光,号小蓬。瑞昌人。屡求功名不第,故一志著述。文稿多散佚。此书分四编,第一编为“易说联珠”,意在阐明易理。于每一卦下只注卦名卦画,不录经文,其下则条列其解说,以
十卷、续十卷。清吴德旋(1767-1840)撰。德旋字仲伦,江苏宜兴人。诸生,著《初月楼集》。本书乃广读宋、明代先人小说,杂录纂辑而成。版本有民国上海文明书局石印《清代笔记丛刊》本,民国上海进步书局石
四卷,英国傅兰雅(详见《数学理》)撰。《植物图说》是一部植物学的启蒙读物。全书有图四幅,围绕这四幅植物图作者展开论述,每图及说为一卷。卷一为植物的根,主干、茎、管等输送系统;卷二论树草植物的叶片的各种
八卷首一卷,清高维岳纂修,魏远猷纂。高维岳,字燮堂,关中人,曾任大宁县知县。县志始于乾隆十一年(1746),为县令大定举人阎源清所修。其书规模粗具,遗事鲜详,其后至光绪年间又百余年莫能继轨,而旧编又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