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卷。是书由北宋丁度、李淑典领,宋祁、郑戬、贾昌朝、王洙等同加修定。丁度事迹见“礼部韵略”。宋景佑四年(1037年),宋祁、郑戬等批评《广韵》“多用旧文,繁略失当”;贾昌朝批评《韵略》“多无训释,疑混
一卷。明陆深(1477-1544)撰。陆深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上海人。文学家。弘治进士。累官四川布政使、詹事府詹事。《明史·文苑传》称其少与徐祯卿相切磨,“为文章有名”,工书,“赏鉴博雅,为词臣冠
二十四卷。明邱浚(1418-1495)撰。邱浚,字仲深,号琼台,别署赤玉峰道人,琼山(今属山东)人、景泰五年(1454)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编修,迁学士,后加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卒谥文庄。著有
三十八卷。清吴隆元撰。吴隆元号易斋,归安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其书前后没有序跋,末尾缺《杂卦传》,其中也多缺文缺卷,涂乙又多。或注“未定本”字,或注“非先生手授本”字,因此
二十一卷。刘安(前179-前122)撰。刘安生于汉文帝元年,卒于汉武帝元狩元年。他被汉文帝册封为淮南王,是“以道绌儒”的汉代黄老学派代表人物。他很有文才,喜好典籍,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著书立说。
五十一种,其中九种为二十五卷,其余不分卷。清邹凌沅编。邹凌沅字叔澄,江西高安人。丛书名曰“通学”,是取中西学术融会贯通之意,所收大部分是介绍西方文化学术的著作和译著,如邹凌沅编《中外章程汇编》、《格致
①三十卷。清雷正纂修。雷正,湖北沔阳县人,出身生员,乾隆三年(1738)任陵川县知县。按陵川县志,创本不可考,明宏治十一年,邑人都永思曾为重修,其后明嘉靖、万历,清顺治、康熙诸朝,递有续纂。《陵川县志
见《十三经古注》。
四十卷,清黄桂修,宋骧、郝煌纂。黄桂,字汉桂,辽东人。初以通政参议外转贵州分守恩仁道奉裁,迁升淮扬分巡副使,康熙十年(1671)来任太平府知府。宋骧,字龙溪,清高邮州人。举人,康熙十一年(1672)来
一卷。清于光华录。光华字惺介,江苏金坛(今江苏金坛)人。是卷以俗师多不辨句读,句读一误便失书理,因举此以正之。其要者,如《大学》“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十五字为一句。《论语》“吾与女弗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