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缙云县志

缙云县志

①十八卷,首一卷。清汤成烈修,尹希伊、徐伟纂。汤成烈,道光年间任缙云县候补知县。此志道光二十九年(1849)刻本。全书十八卷,首一卷,卷首为图。舆地志,目为沿革、疆域、坊署、乡都、山川。营建志,目为公署、旧廨、门关、仓廒、桥渡、塘堰、坊表、古迹。赋役志,目为户口、额征、解运、存留、积贮、外赋、蠲恤、物产、风俗。学校志,目为圣谕、学宫、位次、乐章、学田、书院、社学。祀志,目为坛壝、秩祀、里祀、寺观、冢墓。兵防志,目为营制、防汛、险隘、兵事、为表二,官师表、选举表。列传五,目为良吏、名臣、宦绩、武功、忠义、儒林、文苑、独行、尚义、隐逸、方外、技术、流寓、列女。艺文,目为书录、碑碣。志余,目为灾祥、耆寿、旧闻、辨误;末为叙录。缙云之志,创始于明万历,清代有康熙志、乾隆志,此志为四修。② 十六卷,首一卷。清何乃容,葛华修,潘树棠纂。何乃容、葛华,光绪时缙云县知县。此志光绪二年(1876)修,七年(1881)刻本。卷首为旧序、图。卷一舆地。卷二田赋。卷三营建。卷四学校。卷五祀。卷六职官。卷七选举。卷八九人物。卷十耆寿。卷十一二艺文。卷十三列女。卷十四风俗、物产。卷十五兵事灾祥。卷十六志余。卷末补遗集证。此编乃大部分承袭道光汤成烈志而作,分类设目略有增删。如特以耆寿专占一卷,似为不合。又如艺文列于耆寿、列女之间,亦为失当。于舆地门特立水利一目,殊为得要。

猜你喜欢

  • 杂病治例

    一卷。明刘纯(生卒年不详)撰。刘纯字宗厚一字景厚,为当时名医,咸宁(今陕西西安)人。其父受学于朱震亨。著有《玉机微义》、《医经小学》、《伤寒治例》等书。本书成于永乐六年(1409)。末附有《兰室誓戒》

  • 论文偶记

    一卷。清刘大櫆(1698-1779)撰。刘大櫆字才甫,号海峰。桐城(今属安徽省)人。尝为县教谕。刘大櫆是清代桐城派散文代表作家之一,其《论文偶记》是反映桐城派文学思想观点的重要著作。刘大櫆在方苞的“义

  • 岁寒堂存稿

    一卷。清林璐(约1653年前后在世)撰。林璐字鹿庵,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生卒年均不详。明末诸生,工文。著有《岁寒堂存稿》。此集皆为其所著杂文,仅数十篇。其版式以陆续开雕,尚未编定成帙。

  • 经学通诰

    五卷。叶德辉(1864-1927)撰。叶德辉字奂彬、焕彬,号直山、郋园。湖南湘潭人。清光绪进士,授吏部主事。戊戌维新时期,为湖南顽固派首领之一,诋毁维新学说,排挤打击维新派。文章宗法桐城古文。是近代著

  • 商文毅公集

    十卷。明商辂(1414-1468)撰。商辂,字弘载,号素庵,淳安(今属浙江)人。正统十年(1445)状元及第,授修撰,累官至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谥文毅。著有《文毅集》、《商文毅疏稿略》。是集一名

  • 襄陵县志

    ①十二卷。明宋之韩修,吕调元纂。宋之韩字敬斋,河南武安县人。出身进士,嘉靖四十四年(1565)任襄陵知县。才猷迥异,气宇渊宏,在任期间兴建设,息讼狱,政绩甚良。《襄陵县志》隆庆二年(1568)刻本。此

  • 河北通志稿

    四十七卷,附目录一册。河南通志馆修,民国王树楠、张国淦等纂。王树楠(1857-1936),字晋卿,晚号陶庐老人,河北新城县人。十六岁中秀才,二十一岁入省城保定府莲池书院读书。同治十三年(1874),他

  • 易学图说会通

    八卷。清杨方达撰。杨方达字符苍,一字扶苍,江苏武进人。此书自序说“寻绎宋、元经解及近代名家纂述,见其精研象数,或著为图,或著为说,有裨易学者,类而录之。左图右说,集成八卷,一是‘太极探原’,二是‘图书

  • 虞氏易事

    二卷。清张惠言撰。张惠言认为:“虞氏论象皆气也,人事虽具,然略不贯穿”。是谓虞传孟氏之学,详于天道而略于人事。又谓郑荀说人事者,爻象亦往往错杂,后学不得通解,故此书虽名为《虞氏易事》,实不囿于一家之学

  • 养知书屋集

    五十五卷。清郭嵩焘(1818-1891)撰。郭嵩焘,字伯琛,号筠仙,湖南湘阴人。道光进士,官至巡抚、按察使、兵部侍郎,驻英、法大臣,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著有《养知书屋遗集》、《史记札记》、《礼记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