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续吕氏家塾读诗记

续吕氏家塾读诗记

三卷。戴溪(生卒年不详)撰。戴溪,字肖望,学者称为岷隐先生。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文学家。淳熙五年(1178)为别头省试第一,领石鼓书院山长。后任代理工部尚书,文华阁学士。除《读吕氏家塾读诗记》外,著有《春秋讲义》、《石鼓论语问答》。戴溪认为《吕氏家塾读诗记》一书于名物训诂最为详悉,而“篇内之微旨,词外之寄托,或有未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于是写下该书,后失佚不传。今本是《四库全书》编者根据《永乐大典》缀辑而成,只得原书十之七八。原序和总纲也无从补录。现本共三卷,卷一为读十五《国风》,卷二为读《小雅》,卷三为读《大雅》和三《颂》。没有原诗,不采用通常的训释方法,而以讲评方法阐发作品的诗旨、章法和艺术特点等,具有杂感性质。在驳正旧解、发明奥义、名物考释等方面都提出不少富有启发性的见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为:“平正通达、卓然不凡,其得风人之旨者亦多,实说诗家之善本。”是有一定道理的。其缺点是有许多地方求之过深,反而与诗旨背道而驰。现存版本有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根据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乾隆间《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墨海金壶》本、《清芬堂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读孟随笔

    二卷。王祖畲撰。书后有其子王保譿跋。是书大旨在析理,每条以经文或集注为标题,阐发其义。对《蒙引存疑困勉寻》、《说丛说统翼注》诸书,及宋元明清诸儒之说,间也有所纠正。惜持论多迂。如开篇“王何必曰疑为“利

  • 大学述义

    一卷。徐绍桢撰。是书首有读法,次述义,其大旨详尽于读法。以为《大学》乃孔门政治革命之书,开卷即云“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止善”。至于述义,则章解节释,多用旧说,唯分章从郑不从朱。唯以传三章,“如切如

  • 程梅轩集

    四卷。程从龙(生卒年不详)撰。从龙字登云,别号汉章。嘉鱼(今属湖北)人。元末隐居教授。入明不仕。终生布衣。此集为其孙鉴所编。前有其门人李德庸序,及从龙小传。另有王进、王恺二人序及鉴跋。跋称从龙著作散佚

  • 娱亲雅言

    六卷。清严元照(1773-1817)撰。元照字修能,号九能(一作久能),浙江归安(今吴兴县)人,经学家。诸生。治经史务实学,熟于《尔雅》,为诂经精舍高材生,深得阮元、朱珪赏识。曾尽卖所有书,得钱二十六

  • 十六国史略

    不分卷数。清王筠撰。王筠(1784-1854),字贯山,号菉友,清代山东安丘人。道光举人。游京师三十年。与叶志诜、何绍基等友善切学。后知山西乡宁等。工于经史,尤长于说文。著有《说文句读》、《说文释例》

  • 唐碑缩本

    四十种。清钱泳(生平见《朴园藏帖》)临。歙县鲍氏刻于杨州。原本一百三十八种。兵燹后石多散失,由江清骥购八十七石,载至杭州,归于诂经精舍。时在彼讲学的俞越取唐碑四十种,依年编次。江清骥又补刻目录,嵌其石

  • 韵学集成

    十三卷。明章黼撰。章氏字道常,别号守道,又号耕隐,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人。中年病足,隐居不仕,终生教授不求闻达。章氏取《洪武正韵》,参以《三苍》、《说文》、《玉篇》、《韵会》诸书,考订异同以成是书。

  • 赏雨茅屋诗集

    二十二卷。《外集》一卷。清曾燠(1760-1831)撰。曾燠字庶蕃,号宾谷,江西南城(今江西黎川)人。乾隆进士。累官两淮盐运使。辑有《国朝骈体正宗》、《江西诗徽》、《朋旧遗诗合钞》、《邛上题襟集》等书

  • 郑征君行述

    清郑知同撰。知同晚清人,生卒年及事迹未详。此书所述为其父郑珍(1806-1864)事迹。郑珍字子尹,贵州遵义人。道光十七年(1837年)举人。曾任古州、镇远、荔波训导,后征为知县,分发江苏,未行而卒。

  • 归愚词

    一卷。宋葛立芳(?-1164)撰。葛立芳字常之,丹阳(今属江苏)人,徙吴兴(今浙江湖州)。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进士。官至吏部侍郎。宋人之中,父子以填词名家者为晏殊、晏几道,其后即葛立方与其父葛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