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续三体唐诗

续三体唐诗

八卷。清高士奇(1645-1704)选编。高士奇字澹人,号江村、竹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初以国学生就试京围,不利。卖文自给。新岁为人作春帖,自为句书之,偶为圣祖所见。旬日中三试皆第一,命贡奉内廷,官至礼部侍郎。卒谥文恪。士奇性嗜学,工诗,善书法,精鉴赏,所藏书画甚富。著有《经进文稿》、《天禄识余》、《读书笔记》、《扈从日录》、《随辇集》、《城北集》、《苑西集》、《清吟堂集》、《春秋地名考略》、《左传国语辑注》、《左传纪事本末》、《松亭行纪》、《塞北小钞》、《江村销夏录》、《北野抱瓮录》、《金鏊退食笔记》、《唐诗揆藻》、《编珠》和《续三体唐诗》等。此集为唐诗选集。凡八卷。前有高士奇序,称因其曾为宋周弼《三体唐诗》做过评释,感于《三体唐诗》只取七绝、七律、五律三种诗体,不够完备,且这三种诗体又都篇幅短小,简单易学。故于归田闲居之日,遍搜三唐诸集,“淘汰练漉,续滋三体”,以补原编之缺。此集专选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和五言排律三种诗体。其中五古三卷,收诗二百二十四首,七古三卷收诗一百五十二首;五言排律二卷,收诗七十九首。其编次仍依《三体唐诗》先例,因李白、杜甫是“诗家宗匠”,置而不录。但没有依前例在每种诗体下分若干格,而在每体之下以人为序,每人又各有小传、诗话。虽因未收五言绝句而使唐诗诸体得以完备,但仍不失为一部收录较全的唐诗选集。有《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琴溪集

    八卷。明陈寰(约1522年前后在世)撰。陈寰,字原大,江苏常熟人。生卒年不详。正德六年(1511)进士,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陈寰与桂萼为同年,官翰林时,力斥萼议大礼之非,坐是移南京,旋告归。著有《琴溪

  • 辽夷略

    一卷。明张鼐撰。张鼐字世调,号侗初,明代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县)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迁司业。天启(1621-1627)时屡迁少詹事,陈言十事,语斥近习,遭魏忠贤忌恨,擢

  • 伊川诗解

    一卷。宋程颐(1033-1107)撰。程颐有《易传》四卷,已著录。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伊川诗说》二卷,朱彝尊《经义考》从之,盖《诗说》、《诗解》乃一书也。后人将此书与程氏他书合编一帙,以《程氏经

  • 而庵诗话

    一卷。清徐增(生卒年不详)撰。徐增,字子能,号而庵,长洲(江苏苏州市)人。生活于清初。徐增有《说唐诗》二十二卷,其卷首为《与同学论诗之语》。张潮辑《昭代丛书》,收入此《与同学论诗之语》,改称《而庵诗话

  • 古今类传岁时部

    四卷。董谷士、董炳文撰。董谷士,字农山,乌程(今浙江吴兴)人。董炳文,字霞山,谷士弟。兄弟二人,清前期人。书前潘耒序,交待了该书的原委。董氏兄弟本欲编纂类书,分天、地、人、物四部,名以“古今类传”。其

  • 人海记

    二卷。清查慎行(详见《周易玩辞集解》)撰。该书为笔记小说,记载明代及清初的朝野遗事、里巷传闻、风物景观等,内容颇杂。有些内容系转录前人之书,标明出处,如《长安客话》、杨士聪《玉堂荟记》、冯梦龙《快雪堂

  • 儿笘录

    四卷。清俞樾撰。参见《群经平议》。此编是俞樾校读《说文》的笔录。俞氏自序云:“然许君生东汉时,去圣久远,于古人造字本意,未必尽得而传。至于今则错乱遗夺,亦所不免。善乎顾亭林先生之言曰:‘取其大而弃其小

  • 中庸解

    一卷。清牛运震(详见《论语随笔》)撰。是书大旨与《大学解》相同,也用三大支之说,只诂义处,名理络绎。如谓知性,则知《中庸》所自来;知道,则知《中庸》所在;知教,则知《中庸》所由成。又谓率字不是用力字,

  • 周易三极图贯

    八卷。清冯道立撰。冯道立字务堂。东台人。咸丰元年(1851)举学廉方正。还著有《淮扬水利图说》。此书所说三极,即天极、地极、人极。作者想用图式方法阐明周易实是贯通天、地、人、万事万物的规律,因此凡是过

  • 娄山易轮

    一卷。清范尔梅撰。此书亦系范氏《读书小记》之一,实为撮抄未定之书,因而与《易卦考》等书多有重复之处,宗旨亦大同小异。此书题曰易轮,盖取易道周转不息之意。书中最主要的是前四图:一曰小生生图,明先天易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