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绛帖平

绛帖平

六卷。宋姜夔撰。姜夔(约1155-约1221),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一生未仕。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当时诗人词客交游。卒于杭州。工诗,词尤有名,且精通音乐。词重格律,音节谐美。诗词多为写景咏物及记述客游之作。《扬州慢》等少数作品,感时伤事,情调较为低沉。词集《白石道人歌曲》中,其自度曲注有旁谱;琴曲《古怨》中并注明指法,是现存的一部词和乐谱的合集。据曹士冕《法帖谱系》,绛本旧帖,尚书郎潘师旦“以官帖和自刻摹者,世称潘驸马帖,又称潘氏析居法帖”。石分而为二,后绛州公库得其一,于是补刻余帖,名为“东库本”。逐卷各分字号,以“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太平何以报,愿上登封书”为别。姜夔在书中所论每卷字号,与曹士冕所说相吻合,可见江夔所得即东库本。宋代人论法帖的,如米芾,黄长睿等人,各有疏密长短。姜夔欲折中其论说,所以取汉官廷尉平之义,以名其书。书首有嘉泰三年(1203)自序,称帖虽小技,而上下千年,关涉史传颇多,《绛帖》考据颇精博。第五卷内论智果书及梁武帝评书语,说武帝藏钟张二王书,尝使虞和陶隐居订正。姜氏认为,虞和系宋人,其上法书表,是在宋孝武帝之时,距梁武帝甚远,认为这是考证上的疏漏。据《墨庄漫录》上说,其书本来有二十卷,开始只有抄本相传,没有刻印。现存书所载字号,止于山字,河字以下十四卷亡佚,所以后来传下来的只有六卷。传本有“四库全书”、武英殿聚珍版等本。

猜你喜欢

  • 鹤征录

    八卷。鹤征后录十二卷。清李富孙(详见《春秋三传异文释》)等撰。该书记康熙十八年(1679年)与乾隆元年(1736年)两科召试博学鸿词事。前者荐举一百八十六人,其中五十六人中选;后者荐举二百六十七人,其

  • 春秋左传诂

    二十卷。清洪亮吉(1746-1809)撰。亮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清代著名学者,先世居歙县(今属安徽省),后落籍阳湖(今江苏常州)。乾降庚戌(1790)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编修。后因言事谪戌伊犁,

  • 史记蠡测

    一卷。清林伯桐撰。林伯桐。番禹(今广乐番禹)人,字桐君。号月亭。嘉庆时中举人,并授德庆州学正。卒于官。卒年七十岁。治经学宗汉儒。践履则服膺朱熹。著有《毛诗通考》、《毛诗识小》、《古谚笺》、《冠昏丧祭仪

  • 大学顺议

    一卷。清丛秉肃(生卒年未详)撰。秉肃字恭作,山东文登人。穷居授徒,以终其身。是书一遵朱子章句,循文敷衍,不参他说,也别无申发阐明,为学子治帖括计。但是书贯穿融会,便于儿童启蒙诵读学习。卷首有张井、李湘

  • 缺斋遗稿

    三卷。清傅维森(1964-1902)撰。傅维森,字尹宝,号志丹。原藉直隶南宫(今河北南宫市),先世游幕来粤,因家居番禺(今属广东),遂为番禺人。傅维森选入广雅书院肄业。光绪十七年乡试第一。光绪二十一年

  • 三江闸务全书

    六卷。清程鹤翥撰。程鹤翥,字鸣九,山阴人,康熙举人。《三江闸务全书》康熙间刻本,共六卷。分为正续二编。篇首冠图一幅,后附考证四十四条,续编二十一条。此书专考三江塘闸海口诸务,所记或为程氏亲身所历,或为

  • 南华经

    见《庄子》。

  • 三鱼堂剩言

    十二卷。清陆陇其(见《古文尚书考》)撰。此书原名《日钞》,皆陆氏平时札记之文,未分门类。其甥陈济为之排次成编,亦不立标题,而基本有类可寻。一卷至四卷皆说五经;五卷、六卷皆说四书,又附《太极图说》、《近

  • 玄应音义

    玄应《一切经音义》之简称。

  • 易图说

    三卷。宋吴仁杰(生卒年不详)撰。仁杰字斗南,一字南英,号蠹隐,另号蠹豪,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县)人,淳熙进士,历任罗田令,国子学录等职。撰有《古周易》十二卷,《集古易》一卷,《易图说》三卷。《易图说》是